本篇文章2078字,读完约5分钟
指南:与微软在个人电脑时代的主导地位不同,ios、安卓和windows之间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确立,未来五年的赢家将只出现在这三者之中。
刚刚取代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的三星,一周前宣布将放弃bada操作系统,转而专注于安卓系统。这个不起眼的消息打破了这个行业的幻想。操作系统平台的竞争为巨人之外的参与者关上了大门。
安卓的成功打破了微软在个人电脑平台上主宰世界的模式,安卓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还在于多年未变的操作系统模式罕见的松动,这给该行业的制造商和开发者带来了希望。
然而,随着惠普放弃掌上操作系统,三星放弃了巴达,诺基亚放弃了塞班。一度松散的操作系统布局开始牢固成形,新参与者再也没有机会了。
与微软在个人电脑时代的主导地位不同,ios、安卓和windows之间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确立,未来五年的赢家将只出现在这三者之中。
安卓份额从零增长到超过一半移动互联网融合带来了变化
根据idc刚刚发布的数据,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的56%被安卓占据,而自2009年第一款安卓发布其第一个成熟版本(版本1.5)以来,仅过了近三年。安卓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的80%。
此外,大量平板电脑正在使用安卓操作系统。根据idc的预测,基于安卓的设备的市场份额将在2016年达到31.1%,超过微软。
在同一预测中,2016年微软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5.1%,而苹果的ios将上升到17.3%。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被加入到这一数据的计算中。
这是未来操作系统的三大巨头。微软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削弱,而黑莓、塞班、巴达、掌上操作系统等参与者可能会逐渐退出这一阶段。
操作系统结构的变化来自设备的移动。如果说笔记本电脑是个人电脑的一种轻薄形式,那么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已经突破了个人电脑的限制,行业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商机。经过一系列的角逐,三巨头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为什么安卓成功了,巴达失败了
关于他们的命运为何不同,有许多答案可以讨论,但时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操作系统是一个平台的运行模式,平台的成败取决于用户的数量。因此,安卓发布的时机可以说是正确的,其成功的关键是在第一时间积累大量用户。
模式的破冰者仍然是苹果。随着iphone的推出,业界的思维开始转变。大屏幕、触摸屏和软件多样化为智能手机设定了新的标准。iphone 3发布前后,主要制造商不再像以前那样嘲笑苹果的相机和配置,而是开始寻找ios的替代品。此时,安卓诞生于正确的时间。
由于ios不开放,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被诺基亚击败的厂商开始与安卓合作,宏达电因其对安卓的大胆投资而取得了巨大进步。那时,安卓还不成熟,选择这些供应商更像是一场赌博。尽管这些厂商最终没有获胜,但安卓成功地度过了用户积累的危机。
相比之下,巴达出生在一个新的手机巨头三星。从表面上看,它拥有三星整个产业链和现有销量的优势。同时,第一代bada在技术上比早期的android好得多。然而,在过去的三年里,制造商已经在安卓上投入了全部资金,而且很难扭转局面。
尽管bada去年召开了一次全球开发者大会,甚至开发了最直接的应用平台转移教程和工具,但少数用户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创建了应用商店。没有制造商放弃现有的利益和风险变化。三星在全面覆盖安卓手机的同时也谨慎对待巴达,最终放弃了。
三大巨头在内讧中争斗
苹果ios、安卓和windows是新时代的三巨头,但由于其独特的原因,三巨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以苹果为例。iphone和ipad引导的时代给苹果带来了巨大的赞誉和好处。然而,不开放的习惯注定了苹果无法统一平台市场。只有高端而没有低端的苹果必然会放弃部分市场,而安卓这样一种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是可以实现的。如果ios一开始是开放的,可能就不会有安卓了。
对于安卓来说,用户的快速积累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问题是平台的碎片化。自谷歌推出无数版本以来,所有制造商都试图进入操作系统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版本,如粉丝推出的修改版和定制版,这让谷歌无法控制安卓的发展。由于碎片化,用户很难付费,开发者也不能仅仅因为用户缺乏就获得收入,这也导致了谷歌在安卓业务上仍然亏损的现实。
微软成为三巨头的唯一基础是个人电脑时代的“老资本”,因为windows phone尚未被市场考虑,而windows 8平板电脑的推出需要时间。相比之下,微软需要在移动市场获得一些东西,否则安卓将延伸到个人电脑市场,而苹果对ios的流行极大地推动了苹果电脑的销售。每当微软未能探索时,它就在吃自己的老本。
新平台将出现在用户门户中,而不是操作系统中
操作系统相对固定的结构并不意味着平台竞争不再激烈,传统操作系统的竞争正转向用户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门户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内容平台。
刚刚上市的Facebook就是最好的例子。跨操作系统和跨境门户已经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应用,而多样化的应用是基于新平台的。
腾讯和百度都试图抢占这个市场。尽管360和小米在微博上炙手可热,但试图将现有用户转移到新领域的逻辑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