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3字,读完约4分钟

王海波是中兴通讯公司(000063)的知识产权总监。在电子行业近12年的知识产权工作中,他记不清已经处理了多少起涉及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诉讼。 “现在整个通信行业到处都是硝烟和战争。”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他说,“新旧力量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生力量受到了旧力量的强烈阻挡。这是一条历史规律,我们也在其中。” 信息技术产业陷入了知识产权领域的混战。诺基亚、爱立信、索尼等老牌公司。,不断地冒充先行者,向后来者索要“路费”,而中国的华为、中兴等新生力量。,不断突破原有的障碍而不害怕威胁。新势力扩张的最原始方式是尽可能扩大专利技术的持有量。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2年3月刚刚公布的2011年全球专利申请清单上,中兴通讯凭借2826%的国际专利,以2463项专利超过日本松下公司,在全球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中排名第一。 但有趣的是,这足以列出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在王海波看来,还有另一种解释: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必须始终考虑中长期的投入和产出平衡,而且申请专利要花钱。全球专利布局是为了经济安全和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不关心知识产权宏观体系的社会化。在法律框架内,知识产权与道德无关,而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商业工具。”他说。 第一场反诉之战 自3月以来,知识产权项目经理吴殿清终于能够按时返回深圳市科学南路中兴R&D大厦工作。这是一场持续了11个月的专利诉讼。去年4月,爱立信起诉中兴通讯侵犯了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几项专利,这三个国家是中兴通讯在欧洲的主要手机销售中心。今年2月,双方握手,同意取消所有针对对方的专利侵权诉讼,并签署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这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反诉案件。当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吴殿清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也是国内电子通信企业反诉老牌跨国企业专利侵权的首例,双方最终和解。中兴通讯在得知自己成为被告后,决定在中国提起反诉。在此之前,中国企业不得不成为被告,厌倦了应诉。 吴殿清表示,反诉判决考虑了以下原因:首先,中兴通讯更熟悉中国市场和法律环境,国外反诉成本较高;爱立信不能离开中国市场。中兴通讯称,爱立信侵犯了其在这里的基本专利,这意味着“打一条蛇,打七英寸。” 与此同时,今年4月,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起诉中兴通讯侵犯了华为的数据卡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专利。同样,中兴通讯迅速做出回应,在中国对华为提起反诉。 与此同时,中兴通讯被两家国内外企业起诉。当时,中兴通讯承受着来自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并因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受到质疑。但是,在吴殿庆看来,这是商业工具的应用:“现在企业滥用知识产权的程度比以前更高了。通讯业是一块大蛋糕,一块唐嫣肉,一帮人过来吃。” 爱立信终于回到了谈判桌前。“经过这次事件,我可以说,在中国市场,我们不怕任何行业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积累、套期保值能力和反索赔能力。”吴殿清说道。 从“随机”到“布局” 从新世纪开始(002280),我们必须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现在反诉已顺利解决。王海波认为,中兴的知识产权发展不同于目前的国际知名企业。 王海波第一次加入中兴通讯的团队是法务部知识产权司。“当时,我们所有人都在研究专利申请。评估的指标是今天挖掘了多少“案例”王海波应该与R&D人员沟通,建立个人关系,并合作完成专利申请。 这种“随机专利申请”表明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战略布局。高通公司借此机会要求中兴通讯支付cdma等一系列专利许可费。据王海波称,中兴通讯当时是由高通“运营”的。 2002年10月,王海波开始负责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该计划于次年实施,中兴通讯从简单的专利申请扩展到知识产权、商标等领域。直到2004年,“专利布局”的概念才被提上日程。在此期间,中兴通讯悄悄积累了大量知识产权资产,但国际竞争对手对此反应迟缓。王海波表示:“这是中兴内部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 2007年,中兴积累了巨额知识产权资产,“专利管理”被提上日程。“有这么多专利,当然,它必须被管理。获得如此多的资产是有代价的;第二,应该尊重而不是搁置智力成果。” 这时,知识产权团队正在悄悄地扩大,从原来的十几个人扩大到100多人。R&D所有部门都有专利工程师,领导和促进专利技术的发现和申报。中兴倡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涵盖了从市场研发开始到结束的专利价值应用。 仅仅一年后,金融危机在2008年爆发。这使得国际电子通信巨头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而这些压力又通过专利诉讼直接传递给中兴通讯等国际市场的后来者。 随着专利许可、交叉许可、专利诉讼和贸易战,中兴通讯知识产权部门的压力突然加大。2006年,中兴通讯终端决定为德国汉诺威国际通信展盛装打扮。展会前一天,德国海关没收了展台的手机,因为一家专利代理机构声称中兴专利侵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npe开始瞄准这一新企业,并想方设法收取各种技术细节方面的专利费用。直到今天,这样的战争仍在继续。在商业考虑的背后,在专利混战的背后,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全球性问题:电信行业需要互联互通,这意味着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私人专利成为公共使用的必要性和基础,以后人们根本无法规避它;另一方面,电信设备技术是高度密集的,你有我,你也有我,所以没有人能幸免。 这使得电信企业很久以前就揭开了道德的面纱。专利申请、布局和诉讼中的商业考虑在业界众所周知。 对王海波的团队来说,商业战争始于内部专利评估阶段。 “即使一项新的R&D技术是好的,它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无关,因此有必要仔细评估专利申请的必要性。如果一个算法申请专利,不仅达不到保护的目的,而且会泄露技术,此时没有必要申请。”王海波表示,如果一些产品是针对大型发达市场,申请专利就显得尤为必要。 对于可以申请专利的核心技术,他们仔细规划了各个方向。吴殿清和R&D人员之间的交流过程通常是为了激励他们扩展自己的专利技术,比如原来只加到某个部件上的降噪装置是否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 “我们需要为核心技术设计专利,通常是申请一定数量的专利,以形成必要的专利组合。”吴殿清说,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保护核心专利;迷惑对手增加了对手的专利失效的可能性。 中兴通讯目前正在lte、智能终端和云计算等未来关键技术领域实施这一布局概念。 “就商业利益而言,中兴申请的每一项专利都有存在的价值。”王海波说:“无论是用来消耗对手的成本,还是用来防御专利申请,它都是有目的的,没有所谓的‘垃圾专利’。” 这种专利布局的商战思维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兴的血液,即使在尚未站稳脚跟的美国市场,其专利部署也已经开始。 掌握技术话语权是全球专利分配的目标。“我们的海外布局今后将继续下去,特别是在专利资源非常丰富的欧美战略市场。当然,每10万元的高专利申请成本将使我们更加关注海外专利战略,选择最有价值的专利申请。”王海波说。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新势力的突围:中兴通讯知识产权专利战

地址:http://www.pks4.com/ptyxw/1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