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4字,读完约6分钟
最近,受新皇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人担心第一季度甚至全年的经济形势。对此,专家认为,近期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增强市场和企业的信心。
2月12日,江西省樟树市康正制药公司的员工正忙着制造酒精罐。在政府的帮助下,公司解决了原材料短缺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防疫物资的供应。陈涵摄(通过视觉)
最近,受新皇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人担心第一季度甚至全年的经济形势。对此,专家认为,近期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增强市场和企业的信心。与此同时,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缓解后,中国经济将迅速稳定,前一时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将得到释放,经济将出现补偿性复苏。
面对疫情,一系列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的政策迅速出台。
2月1日,5个部门发布了30项财政措施支持防疫和控制。2月3日金融市场开放前,中国人民银行提前做了流动性投放“预公告”,两天投放1.7万亿元流动性。截至2月6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出台10多项财税支持措施,并将继续出台一揽子政策,进一步降低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融资成本。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也相继出台。
专家认为,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增强市场和企业的信心。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经济的长期好趋势不会改变。
快速打出政策“组合拳”
2月3日,金融市场如期开盘后,a股市场及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均在同一天发生重大调整,但调整仅持续了一天,随后强劲反弹。
这与一系列政策组合密切相关,并提振了市场信心。
3日和4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两天内投放市场的流动性总量达到1.7万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不仅如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在2月3日下跌了10个基点。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已经下降,达到了“降息”的效果。利率下调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提振金融市场信心,进一步压低贷款市场利率,降低资本成本,缓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金融压力,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如期正常开放,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市场规则的决心,表明了中国政府决策层的信心,进一步表明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股市和外汇市场在开盘初期出现短期波动后,已基本恢复正常运行。金融市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显示了它们对中国政府控制疫情和中国经济长期改善的信心。
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另一批支持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财税金融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企业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明确采取财政贴息方式,确保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超过1.6%。
截至2月6日下午5点,各级财政投入667.4亿元,实际支出284.8亿元。截至2月6日,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10多项财政和税收支持措施,包括支付确诊患者个人费用的财政计划。
与此同时,各地方也在采取支持措施。北京、上海、山东和内蒙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措施,涉及延期缴纳社会保险和部分税费、减免租金等诸多方面。
政策工具箱非常丰富。
面对疫情的短期影响,专家认为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短期压力。
"我们的工具箱非常充足。"潘龚升说,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少数国家。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建议,政策应该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受严重影响的行业、地区和团体,而不是“洪水”。换句话说,宏观政策应该关注结构,而不是总量。虽然货币政策可能比爆发前宽松,但主要力量应该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和增加支出。
目前,财政部已明确表示,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企业,在目前5年的基础上,亏损结转期将再延长3年。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等免缴。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也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在央行提供3000亿元专项再融资资金的基础上,潘龚升指出,下一步要加大反周期调整力度,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如定向下调、再融资、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引导作用。
经济的长期好趋势不会改变。
"这种流行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周期性和暂时性的."潘龚升说,疫情爆发恰逢春节,影响了旅游,餐饮,娱乐和其他服务行业。延长假期和推迟建设也会对工业生产和建设产生一些影响。因此,第一季度疫情可能对中国经济活动造成干扰,但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将很快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
在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时,潘说,当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在非典时期受到干扰,第三季度经济迅速回升。因此,疫情缓解后,中国经济将迅速稳定,前一时期的消费和投资将得到释放,中国经济将出现补偿性复苏。
“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表明,即使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疫情,其对经济的影响也是短暂的。”彭文生认为,随着疫情的消退,经济活动将恢复正常。1918年美国流感大流行消退后,经济增长迅速恢复到趋势水平。因此,这种流行病不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经济的大幅扩张意味着吸收短期冲击的能力也在增强。”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2003年中国经济规模为13.7万亿元,到2019年达到99.1万亿元,相当于2003年的7.2倍。经济的大幅扩张意味着吸收短期冲击的能力也在增强。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似,那次疫情并没有改变当时的经济上行周期,今年的疫情不会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央行官员指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长期良好和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内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经济的内在弹性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支撑着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疫情的可能影响,赢得疫情防控,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记者陈)
责任:吉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