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3字,读完约4分钟
分析师认为,索尼收购索尼爱立信将完成“四屏”产品的布局,这将加大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后,索尼爱立信也告别了它的混血地位,成为了一家纯粹的日本公司。
最近,索尼以10亿欧元从爱立信手中收购了索尼爱立信50%的股份。随后,《证券日报》记者多次联系索尼的相关负责人,但没有给予任何回应。
据业内人士称,索尼在固化的智能手机市场实施“四屏”(即智能手机、电视、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战略已成为新的考验。
中国投资咨询公司it行业研究员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智能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智能手机领域。随着智能电视、超极本、平板电脑等产品的推出,这表明各个领域都在全面推进产品智能化的进程。除了推广中国的三网融合政策外,“四屏”的开发也将积极推广或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产品。”
索尼爱立信合资企业陷入困境
索尼和爱立信于2001年成立了索尼爱立信,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这家全球性公司的总部设在伦敦,并在全球主要市场设有办事处。四个R&D和产品开发基地分别位于日本东京、中国北京、瑞典隆德和美国硅谷。员工总数约为7600人,第一个共同设计的产品于2002年3月推出。
2008年9月,索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表示,合资企业内部的相互制衡已成为索尼爱立信决策的最大障碍。随后在2011年10月,索尼宣布将斥资10.5亿欧元(约合14.6亿美元)现金收购爱立信在索尼爱立信50%的股权。
2012年1月底,欧盟委员会表示,已批准索尼申请收购爱立信在索尼爱立信合资企业中的全部股本。
索尼爱立信曾经在手机领域排名第四。然而,苹果、三星、宏达电等新兴企业迅速崛起,传统手机巨头纷纷倒下。诺基亚失去了主导地位,摩托罗拉将自己托付给谷歌,索尼爱立信逐渐被边缘化。
根据索尼爱立信2011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公司净亏损达到5000万欧元(7060万美元),索尼爱立信品牌手机出货量为760万部,比上一季度的810万部下降了6.2%,与2010年同期的1100万部相比下降了30.9%。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里,数据只是停止了亏损,净收入为零。2011年第四季度的净亏损为2.07亿欧元,2011年全年仅售出3440万部手机,比苹果2011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少了300万部。
中国投资咨询(China Investment Consulting)it行业研究员李表示:“在硬件配置方面,索尼很难与三星(Samsung)和苹果(Apple)等强劲对手匹敌,其品牌影响力在智能手机领域也没有发挥作用。”此外,它未能及时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并积极完成。产品转型抢占了市场份额,威胁到其行业地位。”
“四屏”布局还是索尼杀手
索尼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公开表示:“此次收购对索尼和爱立信来说意义重大,将为希望随时随地连接内容的消费者带来变化。我们将能够提供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电视,它们可以更快、更广泛地无缝连接,并为在线娱乐开辟一个新世界。”
外界普遍关心的是,在完全控股索尼爱立信后拥有决策权的索尼将如何根据自己的想法重塑索尼爱立信。
就在之前,斯特林格透露,索尼爱立信将放弃低端市场的竞争,专注于智能手机的生产,并将智能手机融入索尼广泛的互联网消费电子平台。
李告诉记者:“索尼收购索尼爱立信后,将完成‘四屏’产品的布局,这将有利于其丰富内容资源的共享,整合各种设备渠道,带动品牌整体竞争实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优势。这实际上指明了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索尼整合“四屏”设备将在相关市场发挥其优势,这将加大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李最后表示:“因为索尼涉及的产品范围很广,其发展重点主要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电视机,而索尼本身拥有丰富的娱乐内容作为竞争优势,其竞争实力不可低估。”因此,企业和上市公司相关的“四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