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71字,读完约6分钟
董明珠是彩电行业最大的敌人,这是千真万确的。
自去年9月以来,董明珠已经将整个家电行业从彩电转移到了空.从此,在网络时代,没有了“乐视、小米领导下的智能电视江湖”,却出现了另一个“董明珠领导下的格力空曲牌江湖”。
毫无疑问,对于今年的彩电市场和彩电企业来说,董洁的市场扰乱无疑是对行业热点和舆论关注的一大打击和冲击。正如过去两年各城市出租车上的无线电台被淘汰一样,不是其他电台,而是滴滴这样的出租车软件平台。同样,对于彩电市场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高调的董洁。
如果热点消失了,我们应该依靠彼此的黑暗!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彩电企业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无论外部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彩电市场和消费者都有必要为消费者快速、持续地购买彩电寻找新的理由。
目前,中国彩电市场,无论是专注了几十年的家电制造商,还是已经经营了两三年的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着如何在今明两年的家电市场中为消费者找到“越来越新”的购买理由。事实上,持续的低价战已经越来越限制了对彩电市场的刺激,因此有必要从大屏幕显示和海量内容等产品属性的角度为消费者购买电视机寻找新的理由。
因此,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这是中国彩电市场上产品和技术概念最频繁的阶段。虽然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本土彩电企业在显示面板和芯片技术上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但大多是“拿来主义”和“集成主义”。然而,这并不妨碍中国彩电制造新产品和新概念。
目前,对于彩电市场上的许多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困惑是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而不是卖点消失。无论是互联网公司创造的“颠覆”概念,还是专业家电公司坚持的“显示技术”概念,实质上都是在用“过去的成功”对待当前的市场消费者。
因此,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彩电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企业间“内斗”的事件和现象不断升级。除了小米和乐视之间的相互黑暗,以及大量传统彩电企业之间的相互黑暗外,还有许多互联网和彩电企业。似乎除了“相互黑暗”,彩电企业再也找不到吸引市场、企业、消费者和媒体的热点和焦点。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互补黑已经成为今年各大彩电企业中最普遍、最常用的营销方式。然而,在敲诈他人的过程中,许多彩电企业没有找到真正能促进自身发展的快车道和新突破口。我只是娱乐了我的对手并炒作了自己。
卖点没了,只剩下低价了!
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对互联网公司的进入,彩电制造商感到压力、犹豫和紧张,后来他们成为事故、遗憾和失望。
原因并不复杂: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彩电领域后,本可以给彩电企业带来全新的电视剧和概念制作及包装手段。出人意料的是,除了乐视所谓的“纸”生态系统,小米还在使用彩电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硬件技术。没有新的体验或惊喜。
更糟糕的是,互联网公司几十年前就已经使用了家电公司的老手段——低价战,却没有带来任何“颠覆性”的新游戏。从乐视到小米,目前智能电视的定价机制低于成本价。
它不会带来新的概念和体验,但这只是一种玩低价战的老方法。家电企业在了解了互联网企业的方式和流程后,意识到彩电企业仍需自己完成改革和创新。因此,在互联网公司折腾了将近半年之后,在整个市场上的话语权又一次回到了彩电公司的手中。
有趣的是,除了在制造硬件技术理念上完全照搬彩电企业,打低价战之外,互联网企业甚至在销售渠道上开始从线上转向线下,开始与彩电企业争夺线下传统渠道,如连锁店、专卖店和分销商。
所谓的“互联网”外衣根本没有引爆当前中国彩电行业发展和市场消费,却带来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刺激效果。相反,互联网也与彩电企业的价格、渠道和营销展开了“恶战”。但对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这并没有带来新的刺激。
互联网公司不是在掠夺增量市场,而是从彩电公司手中抢走典型的蛋糕,属于股市的内耗竞争。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看到这一点的彩电企业开始重新进入市场的主舞台,并开始了一场从oled和uled到量子点和超薄的新技术概念大战。
对手变了,只有拼爹?
目前,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彩电企业都没有找到突破市场需求疲软、增长乏力困境的方法。关键在于,无论是行业内的“老专家”还是市场上的“生力军”,当前的创新都属于“从树中捞鱼”的创新和突破。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竞争对手已经从“同行是敌人”转变为“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是最大的敌人”。30多年来,整个彩电市场是典型的“内耗竞争”,各大彩电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为了“关注”消费者,而是为了与同行“比较实力”。
不管过去的“真假4k”战争,现在的“智能”和“生态圈”pk,4k和8k,四核,八核和十二核。无论是持续的低价战还是“核心部件+整机”的垂直产业链竞争,都属于同行间“你没有我,你有我优”的内耗竞争。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但是现在,整个彩电行业的竞争对手已经发生了新的裂变。彩电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不是真正的竞争对手。因为现在整个彩电市场都处于“跌涨”的状态,这意味着只要你比别人努力,你就能得到更多的蛋糕份额,但是整体蛋糕的大小还没有成熟和扩大。
面对目前个性化需求被充分激活的消费者,互联网企业和彩电企业都面临着迎合、满足和超越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挑战。唯一的区别是,在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沟通瓶颈,消费者仍然可以“哄”和“鼓吹”。如今,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没有边界,交流也没有死胡同,这使得大量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激活和复活。
然而,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电视这一互联网时代传统产品的新需求,小米、乐视、海信、长虹和tcl都在探索激活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新途径。有些已经走上转型升级之路,而有些还没有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