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塔什干10月31日电沟通:技术、新药和人才——中乌合作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新华社记者胡晓光·张伟才·郭栋
中国科学院中亚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区。这里,占地4200平方米的gmp准备车间将于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白色五层科研综合楼将于近期试运行。
中国科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非常受欢迎,乌兹别克斯坦各界人士为两国的科技和教育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中心主任阿吉·艾克贝尔·爱莎对自己的话充满自豪。
该中心以中亚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产品研发为核心,是中国科学院“面向中亚发展中国家的科教合作拓展项目”的重要项目,是中国科学院重点建设的10所海外科教机构之一,致力于搭建一个集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教融合为一体的国际平台。
该中心于2013年获准成立,并于去年11月正式竣工。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3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参与了该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去年11月,gmp制剂车间获得了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颁发的固体制剂药品生产许可证。”Aji Aikebaier告诉记者。现在,在车间里,片剂、胶囊、颗粒剂、丸剂等8种剂型的固体和液体制剂的生产线已经就绪,先进的生产设备已经调试完毕。
Aji Aikebaier表示,该中心的科研综合楼已从最初的中医药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应用示范基地逐步扩展为“开展临床诊断和远程治疗的临床研究基地,推动中医药理论和产品逐步进入中亚医药保健品主流市场,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不仅批准在短期内建立中乌联合实验室,还积极推动中心塔什干分支机构的建设,协助中心购买12亩土地用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并真诚邀请中国共同开发创新药物。”Aji Aikebaier表示,该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享有良好声誉,乌兹别克斯坦对其在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技术水平充满信心,当地研究机构大力支持该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
该中心积极推进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的全方位合作,全方位合作开发利用中亚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和新药研发。2014年,该中心分别与乌克兰科学院植物化学研究所和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长期合作协议,以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平台。
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原院长肖凯迪·萨利霍夫(Xiao Kaiti Salikhov)表示,三年来,乌中科技合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联合实验室为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两国还致力于联合培养人才,塔什干与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城市在医药领域交流频繁。
阿吉·艾克贝尔说,中国科学院依托中亚制药R&D中心,为中亚国家培养了18名药学博士生和12名药学硕士,开展了300多次学术交流和100多次技术培训,为两国制药领域的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