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34字,读完约8分钟

廖俊智6月21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化学生物分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主任廖俊智教授就任台湾“中研究院”院长。 原院长翁启惠因涉嫌“浩鼎事件”,新任院长选举混乱持续,在7月4日召开的院士会议上,项武忠院士不同意廖俊智,要求连署50多名院士,修改《组织法》。 年被选为“中研究院士”的廖俊智,很多院士至今为止都不认识他,似乎人望不足。 他就任院长时,表示不参与政治,专注于学术,但多被认为属于蔡英文一系 作为最好的专业学术机构,“中研究院”一直要求学术独立于政治,但在过去90年的历史中,政治总是侵犯学术 2008年,在“中研究院”成立80周年之际,为了庆祝,出版了《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80年》,第一卷是陈永发院士的主要原稿《任重道远》,出版了《历任院长,以任内的重要事迹为纬,交织篇》,并且 “学术界尚可执行的democracy”蔡元培“中研究院”的设立是国民党新贵和以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吴稚晖为代表的国民党元老为共同应对国民党左派而达成的政治妥协,被认为是政治斗争的产物。 蔡元培作为第一代院长担任自然众望所,“中研究院”在其管理下很困难 1927年5月9日成立了筹备处,到第二年6月9日在上海亚东酒楼召开了第一次院务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晚了一年 虽然最好的学术研究机构没有像样的办公室,但在酒楼举行的大会失去了学术的尊严和体魄,可以想象“中研究院”成立初期的困境 蔡元培和蒋介石度过了“蜜月期”,政治理念相反,逐渐远去,不去南京,越来越疏远中央政府,在上海策划“中研究院”的迅速发展,利用中基会资助大笔理工实验馆(物理、化学和工程研究 最终在各方面的协调和双方的妥协下,“中研究院”在上海地质、社会科学研究所迁到南京,驻上海事务所取消,理工实验馆的建筑计划也完成了。 胡适认为“中研究院”的境遇首先是缺乏保障学术独立的“宪章”。 “中研究院”组织法规定了其“直隶国民政府”,院长是特任长官,经费每月由财政部交付,“没有任何保障不干涉政治势力”。 院址之争使蔡元培及其弟子认识到,“中研究院”已经确立了研究所人事权上的独立,但院长的选举和任命、学术研究的独立和自由没有法律保证。 这进一步为“中研究院”制定和定制篇章而努力,1935年5月,“国立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条例”由评议会决定“中研究院”“研究学术方针”,“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合作与互助”,继任院长由评议会决定 这样,“中研究院”无论是学术研究的自由,还是院长选举,都奠定了法律的基础 蔡元培和朱家骅都认为《评议会条例》奠定了“中研究院”的“百年大计”,胡适认为由此“中研究院”“在合理持续的基础上重新确立”。 《评议会条例》是“中研究院”院长选举和任命的“宪章”,也可以说是“中研究院”在院长选举中抵抗政治侵害的武器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去世 在院长选举过程中,蒋介石首先让他周围的王世杰、朱家骅等人活动,选出与“中研究院”无关的顾孟佗作为候选人,作为顾未汪精卫叛徒的“奖”。 选举前,突然发出备忘录要求选出顾孟佗 评议员以学术自由和独立的大体,证明了自己的学术良心,承受着最高权力的压力,选出了他们心中的学术领袖翁文滩、朱家骅和胡适 这次选举都是中国学术迅速发展史上极为罕见的,也是抵抗国民党政治入侵的胜利,真是“值得特别写的事情” 因此,胡适年对胡适说:“这种通过,没有组织,没有运动。” “依靠所有人的自由意志,选出的结果就是这样,表明自己是公正的,学术界还能执行democracy! ”。 从朱家骅到胡适朱家骅学术界这一民主“表演”,蒋介石自然怀有“怨恨”,他在选定和任命院长候选人方面的行为,充分显示了学术独立和自由的界限 三个候选人此时担任抗日大任。 翁文滩是蒋介石经济方面最可靠的助手,朱家骅是国民党党务的第一人,胡适担任赢得美国支持的驻美大使。 最初,蒋介石似乎意味着第三位胡适,由此表明,各路军在4个地方活动,撤走驻美大使的风波,直到8月初胡适才留任。 至此,“中研究院”已经有5个月没有院长了,其运行遇到了极其困难 9月18日,蒋介石最终向朱家骅代院长下达了命令 他没有选择学术上达到卓著,在国际学术界也很有声望,希望担任院长翁文滩。 学术上凭空选择纯粹的官僚朱家骅,而且是代理 不太热衷院长职位的朱家骅“坚持恳辞”,但“不被允许”,所以不得已很难接手,迎接他的是更狭窄的学术迅速发展空间 蒋介石想借蔡元培的死把“中研究院”降为行政院的下级机构,院长等于部会长官,可以直接任命而不是民主选举 由于顾孟佗优先,未能立即执行 所谓“上有好,下必大”,也有人在国民党中央大会上提出议案,将“中研究院”归教育部和考试院。 个人调停虽然议案没有通过,但可以考虑到“中研究院”的迅速发展状况 朱家骅一代理是18年 1957年8月4日下午5点多,蒋介石夫妇突然来到南港“中研究院”时,朱家骅自然不在,员工也多下班,关门 卫士住院谈判,只有穿着衬衫短裤,用脚拖着日本式木屐的严耕望和卫士来报告 将来成为隋唐交通史大家的严耕望,突然看到蒋介石自然为难,蒋介石认为看到严耕望装束,“中研究院”的研究者服装紊乱,缺乏规则,拂袖而去,归罪于朱家骅。 不得已朱家骅因“懊悔、心情不好”而写书辞职,9月初获得批准。 朱家骅一生为“中研究院”做出贡献,如大陆时代扩充研究机构,选择第一届院士完成“中研究院”体制,去台湾初期苦心孤诣维持,用自己掌握的中英庚金救助,恢复评议会和院士会议等。 继任院长胡适去世后,他有“颇有廉颇之志,相当思仁让”,一洗自己没有正式担任过“中研究院”院长的耻辱,在评议会选举中投票数排名第二。 但是蒋介石对他的偏见非常深(主要是朱家骅代总统李宗仁南下关心广州),投票数第三的王世杰 胡适表示让蒋介石解聘朱家骅后,选举胡适将接手 清华大学校长梅李琦便心说:“如果胡先生能当选,我们会亲自选举,我们不听从别人的意见进行选举。 “在评议会选举中,时任教育部长的张其昀到处聚集选票,梅丽琪也不得已投了他一票。 结果胡适、李济成为第一、第二候选人,第三候选人难产 1957年11月,蒋介石任命胡适为院长,胡适因病住院,由李济代理 根据表诚意,蒋介石允允许胡不需要常年在台湾逗留,从《苏俄在中国》一书的外译版税中取钱在“中研究院”园区建设有花园的小洋房,可以作为胡适事务和住宿楼(现在是胡适纪念馆)。 胡适回国就职时,蒋介石去南港主持典礼 可见殷对蒋介石胡适的期待和借重 不,蒋介石在典礼上无意中批评了“五四”的新文化运动。 胡适直接反驳说“总统,你错了”。 胡适作为学术指导者和自由主义者,在权威时代的台湾言论和行动也受到限制 他说他对中国文化的批评,引起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批评和批评,引起情报部门的不满,是国民党失去大陆的最大原因:因为他全面鼓励西化,思想真空,共虚 胡适任内克服各种困难,“中研究院”“在开放中一步一步进步” 1962年2月,胡适在院士会议晚宴上过于兴奋,心脏病突然去世。 朱家骅、王世杰都用力收集票,结果是具有国际声望的物理学家吴大瀑布,“中研究院”似乎能迎来第一位真正的科学家院长 吴大泷由于家庭原因不想拒绝卸任 王世杰这位蒋介石的“秘书”(陈寅恪语)放弃了政府的地位,专门担任院长 背敌王世杰法学出身的王世杰,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后来放弃政治,历任教育部长、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党推广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外交部长等重要职位,1948年成为第一届“中研究院士” 到达台湾后,“总统府”秘书长因香港两航事件的解决被蒋介石免职,调任陈诚内阁政务委员 王世杰到达“中研究院”后,受到国内外的“质疑和干扰” 院内的有力人物像历史语所所长李济、植物所所长李老师一样,都是纯粹的学者,以前就讨厌学习服侍优则,“特别不期待政治人物回到学术机构担任主管”。 他们不给王世杰面子,什么事也不能和他过,开会时一言不发地离开座位抗议 王世杰自己从台湾大学理工科院长的位置带来的总干事、地质学家阮维周也不和他合作 王世杰塑像 ; 视觉中国资料图院外,“立法会”准备了大量火炮,李敖、张其昀、何浩若等更是武库满堂。 1963年,王世杰第一次来到“立法会”,被“立法委员”包围,历史语所的研究者指责“不识字,不擅长古书”,引起了王世杰的强烈反对。 “任何政府部门无权干涉个人的着述古书。 1965年至1966年,李敖指责王世杰当时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卖国》,在香港两航事件中“欺骗不正当行为,未履行职务”。 1967年,有报纸反对王世杰高薪聘请美国学者的计划,接着是“立法会”“炮声隆隆”,张其昀在中央党部受到了中伤攻击 年末,《国防研究院》(以张其昀为主任)讲座的何浩若教授指责近史所长郭廷以受到王世杰的庇护,与费正清勾结,“出卖国家利益”。 李敖再次发文攻击王世杰,有卖国前科。 第二年年初,“立法会”委员收集了张其昀、李敖的不真实资料,王世杰和胡适、蒋廷黻、蒋梦麟、叶公超指责形成了“串通费正清导致中国大陆沦陷”的卖国集团。 另外,患有严重偏执幻想狂的历史语所副研究员徐高阮也表示,王世杰根据有留美背景的年轻学者徐旭云、李亦园等人的阴谋改造了“中研究院”。 内外夹击,蒋介石没有鲜明的支持态度,王世杰引起奇耻大辱,经常提出辞呈,不得允许 鞠躬的钱思亮在1970年,蒋经国作为“行政院”副院长,全面掌权 统治台湾大学,分配与党政府关系密切的阎振兴替代已经负责台湾20多年的钱思亮,为了安排钱思亮,蒋介石明讽刺含蓄王世杰辞职 4月,王世杰再次提交辞呈获准 在院长候选人的选举中,谣言满天飞,大多认为蒋经国意味着阎振兴 评议员多为官员,海外院士害怕他们受到慈悲,曾联名选出候选人 选举的结果是钱思亮第一、吴大泷和阎振兴随后 钱思亮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受蔡元培学术独立思想的影响,始终尽力防止政治入侵学术,但都不受权力左右 他就任院长时,正是台湾多事之秋 随着尼克松访华,台湾当局加强了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命令“中研究院”创办三民主主义研究所 一位评议员根据《中研究院》组织法,三民主义研究所在规定范围外给予了“杯葛”,但准备所按计划成立。 当事人在选择人才时,总是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录用的人员没有三民主义和国父遗教的专家,他们拒绝成为“国民党思想控制服务的所谓御用学者”。 钱思亮随着北京和华盛顿关系的解冻,许多“中研究院”院士访问大陆,当局和舆论要求惩罚这些院士 钱思亮一生以院士为名誉职务,不具备公务员的身份,不会多次公开谴责或处罚 直到1978年2月,台大数学系教授项宸院士从台湾潜入大陆,院方终于无法抵抗外来压力,被除名 后来何炳棣、张捷迁、顾琛等被终止了院士的职权 钱思亮始终坚持反对公开除名院士,为将来大陆参观院士回到台湾奠定了基础 吴大瀑布时代,被拒绝往来的杨振宁、李政道、何炳棣、张捷迁、陈省身、顾毓、林家翘等陆续参加了台湾会员会议,为台湾科技的迅速发展献策 “寿则多辱”的吴大瀑布于1986年6月钱思亮辛苦生病,没有生病 院长选举风潮兴起,评议员中政府官员和教育官员行动,海外院士害怕蒋经国强力介入,再次在联署推荐 投票结果显示,吴大瀑布以接近全票的成绩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是蒋经国心腹阎振兴及其心脏病医生馀男庚。 吴大瀑布是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物理学本科毕业生,是第二代物理学家的代表人物,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大师 他从1956年开始深入介入台湾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担任计划台湾科学迅速发展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科导会”)主任 在此期间,他认为原子弹的目标只比较大陆,是“同胞的相残”,迅速发展蒋介石的核武器计划,支持和平利用核能,成立原子能委员会管理核能研究,避免军队的擅自权利用于军事的迅速发展 这与蒋经国矛盾,被骂为汉奸,因此“科导会”主任的职位成为闲职 1978年,吴大瀑布从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分校退休后全职回来,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蒋经国有意直接控制科学技术政策,但我知道学术界的正义不容小觑,所以必须任命吴大瀑布为院长 吴大瀑布是他的国际声望,积极要求扩大“中研究院”学术研究行业和提高研究水平,他主张科学研究和政治分离,推进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1992年夏天在李政道的陪同下回到半世纪未遇的大陆,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尽管如此,他的决定和行动一直受到“立法委员”的质疑,特别是随着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民进党的立委也出席了预算会议,他说:“他战战兢兢,有时为了准备问题而出汗。” 1993年5月3日,八十六岁的吴大泷从上午9点到下午8点(中午休息2小时)在“立法院”预算审查会议上被民进党的“立委”冷嘲热讽,用语言侮辱,被陈永发称为“吴大泷院长最长的一天”。 高德劭的吴大瀑布自然受不了这样的耻辱,并于当年10月向李登辉提交了正式的辞呈 第二年一月,被允许辞职 功败垂成的李远哲吴大泷提交辞呈后,一点“立法委员”无视“中研究院”院长候选人选举规则,提出了三次临时提案,推举李远哲为院长,直接参与院长候选人的选举 在院长候选人临时评议会上,有人建议候选人发表政见 吴大瀑布大发雷霆,强调学术有尊严,院长选举不能政治化和世俗化。 候选人由学术声望选出,不是迎合受欢迎的演讲,不能像政治选举那样请客送礼、收集票、人身攻击。 选举结果,李远哲获得四十九票中的四十五票,成为第一候选人 李远哲李远哲是在台湾出生长大的化学家,1961年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加入美国国籍。 1986年“为分子束技术的应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与2名其他化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中研究院”至今台时代的历任院长来自大陆,终于出现了学术成果和学术声望值得院长的台籍人物,自然受到了很大的期待,李登辉也竭尽全力邀请他上台服务。 1994年,李远哲接受任命,放弃美国籍,全心全意为台湾学术的迅速发展服务,编纂了《中研究院》组织法,规定院长一年五年,可以连任。 李远哲是“中研究院”的第一位诺奖院长,他希望在十年中使“中研究院”更上一层楼,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机构 与以往各院长尽力维持学术独立,切断“中研究院”和政治权力不同,他积极介入政党政治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他宣布复印件为陈水平背书,担任支持陈水平的国政顾问团长 陈水平当选后,担任超党派集团的召集人 他不仅亲自参与政治活动,还鼓励院内科学研究者批判时政,兼任政治职务,抛弃馆员的两栖类和学问从事政治。 因此,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中研究院”科研人员被分配了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金融监督委员会主任、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省政府委员、“国史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财政局长等各种政府职务 李远哲支持政治家的初衷,认为“中研究院”同人进入肮脏的政治圈后,“加入白色,红色也变成白色”,不仅自己可以弯腰,还可以改善政治 但是,违背意图,有些人积极谋官,用各种方法延长借用时间,有些人不仅没有用他们的专业素质改善政治,反而贪得无厌的方法,成为楼下的囚犯,使学术界蒙羞 李远哲的政治态度当然也会影响“中研究院”的迅速发展 李远哲就任之初受到“立法会”委员的尊敬和喜爱,这是前辈们从来没有的礼遇 但他选择陈水平,引起在野党“立委”的厌恶,遭遇过“立法院”冻结“中研究院”总预算的危机 2006年10月,李远哲任期届满,基因体中心主任翁启惠等6名院士开始留任连署,被“立法委员”评价为“马屁文化”,援引袁世凯求帝时的所谓“六君子”嘲笑李远哲和6名院士。 李远哲深受刺激,选择离开 走在学术和政治之间的翁启惠翁启惠在后任院长选举中投票数最高,陈水平被选为新任院长 翁启惠是国际知名的生物化学家,毕业于台湾大学后,在“中研究院”工作 留美,1994年当选为“中研究院士”,2002年获得了美国科学院士的荣誉 李远哲殷鉴不远,他宣布上任后不介入任何政治活动。 在第二届任期的最后阶段,不想卷入“浩鼎科技”事件,关于利益运输,必须把“中研究院”投入舆论漩涡,自己也宣布辞职 翁启惠是“中研究院”历史上第一位以这样的理由退休的院长 在新任院长选举过程中,评议会需要选出现在的副院长王泛森、廖俊智、郭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马英9同学)和吴茂昆(前东华大学校长) 4人中的3人 在选举过程中,由于临时改变了进程,争论不断 据说李远哲涉嫌操纵选举 不管怎么看,李远哲以来,三位“中研究院”院长都是化学出身。 钱思亮以来,5名院长都是科学出身,迄今为止的4名院长只有朱家骅是地质出身,但都是官僚政治家 廖俊智就职后,针对“立法会”、外界批评“中研究院”院士参与政治过多(如连署陈水平保外医生)的问题,院士是名誉职务,他们有个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关怀,院长表示没有权力管理。 事实上,爱因斯坦积极参与政治,痛斥纳粹的反人类行为,呼吁和平利用核能,花了很多时间写无聊天真的政治小册子 但是,其间有应该掌握的程度,不能因此而荒废学术 爱因斯坦从来没有那么重视政治.。 就像他对助手说的,“我们必须分开时间,给一点政治,给一点我们的数学。 但是,对我来说,数学比政治重要得多,政治关注一时,一个数学可以永远持续下去。 “政治追求的是实用,作为个人和团体私利的学术是追求真理,是人类知识的扩大,学术和政治之间有天然的排斥性 问题是,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学术研究已经与早期以个人兴趣为特征的时代完全不同,完全体制化、职业化,进入了所谓的大科学时代 特别是随着国家科学政策的出现政府和政府资助金在学术快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学术一方面要求独立于政治,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大量的经费,如何把握和定义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成为了值得不断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 (本文刊登在10月30日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上,小标题由编辑制作)(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时讯:台湾“中研院”历任院长的政治纠葛

地址:http://www.pks4.com/ptyxw/1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