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8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的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加速了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也为新兴职业的出现提供了客观依据。
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月份发布13种新职业以来,新职业蓬勃发展。中国数字经理人的数量已从70万人增加到100多万人,无人机驾驶员和物联网安装人员等新专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新职业的出现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经济生活的活力和创造力,新产业、新商业形式和新模式不断获得新的动力。与此同时,新的职业发布将在促进从业人员技能的专业化、拓宽职业发展前景、改善待遇和增强职业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炳子说。
以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为例,美团点评发布的《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报告》显示,生活服务业新职业具有机遇多、技能强、岗位精、专业精四大特征。员工的特点是“三高”:高学历——近70%具有大学以上学历,高收入——近四分之一的新专业人员月收入超过10,000,高要求——71%的新专业人员参加过职业培训。
“这些新的就业形式是产业升级和数字转型升级的产物,对工人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往往很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发布新的职业来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改革。例如,推进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培训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提高新职业人力资源保障能力,促进新职业健康发展。
“新职业的发展和增长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吸收就业,缓解总就业压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负责人说。
中国劳工研究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提高新的职业领域的就业质量,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催生更多的新职业,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好处。例如,除了全国性的专业仪式之外,生活服务业不仅在新的消费需求下催生了一批“新的、奇特的”职业,而且在互联网的改造下,在传统服务业中产生了一批“数字化”的新工作,如酒店收入经理、外卖运营策划、聚会大厅的店长、网上商店的艺术设计等。
今后,我们还将加快发展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创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7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