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8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易观国际智库发布的《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量连续四个季度快速增长,年交易量达到21,610亿元,环比增长99%,同比基本翻了一番。
业务发展模式逐渐清晰
报告称,自2011年5月26日央行发放第一批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至今已有一年,支付许可证的发放赋予了许可支付企业法律地位,这是对许可支付企业资质的有效认可。许可证的发放增强了持证支付企业的信心,促进了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第三方支付业务管理措施,对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易观国际智库的研究,经过一年的发展,各类第三方支付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业务发展模式逐渐清晰,差异化特征明显。
第三方企业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报告显示,2011年,央行共发放了101个支付企业“许可证”,涵盖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和移动支付等7种业务类型。从地理角度来看,获得区域预付卡牌照的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而各支付业务领域的大型支付企业在全国支付牌照中仍占主导地位。
从许可支付企业的主要业务类型来看,101家许可第三方企业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基于互联网支付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这种第三方支付企业是在互联网支付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供账户支付、网关支付和综合支付解决方案,是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中最活跃的企业集团。代表性企业有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
第二,传统的银行卡收单企业。这类企业主要通过pos终端为商户和个人用户提供银行卡刷卡服务。代表银联、同联支付、盛大等企业。
第三,创新银行卡收单企业。这类企业可以满足个人生活服务支付、转账、网上购物等支付需求。通过在便利网点和个人推广信用卡终端。代表性企业有拉卡拉和海科荣通。
第四,移动支付业务导向型企业。这类企业依靠手机等移动终端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和近场通信技术的支付服务。代表企业为联动优势、钱袋宝、支付公司三大运营商等。
第五,预付卡企业。主要是指以提供预付卡发行和受理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支付企业。北京上富通、裕富网、深圳一卡通俱乐部等代表性企业。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师张萌指出,上述第三方支付企业根据其企业特征和主营业务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其中,银行卡收单企业主要是扩大收单商户和信用卡机的开放;以移动支付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一方面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商业城市,扩大其应用范围;预付卡企业开始依靠主要经营城市加快向全国其他城市扩张的步伐。
金融增值服务成为“热点”
报告指出,以互联网支付为主营业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仍是第三方支付行业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在创新和商业模式方面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
首先,关注客户需求,将线上和线下业务结合起来。以网上支付业务为主营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依托自身在互联网领域积累的优势,着眼于用户需求,在做好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同时,也在发展线下银行卡收单业务,通过多种业务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支付解决方案。
第二,金融增值服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基于网关支付的电子支付服务进入和运营门槛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各种收购服务逐渐呈现出“渠道化”的特征,即各种收购服务只是作为资本流通的渠道,企业的利润点将从收购服务向更高层次的增值服务发展。此外,支付企业必须进行一系列创新,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资本流通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以信用和供应链融资为代表的金融增值服务将成为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第三方支付厂商进一步加大移动远程支付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大量手机开发商已经将目光投向拥有9亿多用户的手机用户。因此,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厂商开始关注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并采用了一些国际创新的移动支付技术和产品,如支付宝的条形码支付、快钱开发的“快+”平台、财付通的手机客户端和“乐刷”产品。由于移动支付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加快移动支付市场有望改写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