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9字,读完约5分钟
北美市场一直是中国设备制造商的一块硬骨头,但它一直是国内设备制造商必须攻克的战略要地。随着智能手机于2011年11月进入美国市场,中兴通讯(000063)中兴optik平板电脑最近由美国运营商sprint推出,这标志着中兴通讯开拓北美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兴的消费终端得到了美国运营商的认可,这是由于其实力,这也表明中国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向消费终端迈进。电信设备供应商在过去面对运营商时就一直在为消费者服务。除了“终端为王,渠道为赢”,他们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创新消费终端。
中兴通讯正在深入培育北美市场
众所周知,北美市场一直是中国设备制造商的一块硬骨头。反倾销案、贸易壁垒等“非市场”因素一再影响中国设备制造商,但其战略意义非同寻常。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兼中兴通讯终端总经理何尤氏表示:“美国市场将是我们业务的重点。未来几年,中兴通讯在R&D的投资将继续向美国市场倾斜。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美国市场和中国国内市场将基本持平。”
20世纪80年代,世界通过松下和索尼认识了日本;我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三星和lg认识了韩国。何尤氏表示,欧美市场是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创业机会,北美市场应该是中兴通讯终端的最大市场。基于此,早在2011年初,中兴通讯美国首席执行官程立新就表示,中兴通讯将在2011年大力开拓北美市场,并将在北美市场推出的手机产品种类至少翻一番。
2011年11月,全球第五大手机制造商中兴通讯(ZTE)与美国运营商sprint联手,在纽约推出了高端智能手机zte warp。该产品将作为sprint预付费品牌boost mobile的高端智能手机进入美国市场。这是中兴通讯首次在美国召开智能产品发布会,中国电信企业自主品牌高端产品在美国市场实现零突破。中兴通讯的消费终端得到了美国主流运营商的认可,这表明国内设备制造商的实力进一步稳定,也吹响了国内设备制造商进入美国市场的号角。
这是事实。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迈出第一步,未来的方向就会自然明朗。几天前,中兴再次与美国运营商sprint达成合作协议,中兴optik平板电脑首次在sprint运营商出售,两年合约价格为99美元,将于2月5日开始处理。这是中兴拓展北美市场的坚实一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后,将为中兴通讯未来云计算等产品进入北美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消费终端成为设备业务的新亮点
根据咨询公司idc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中兴通讯的出货量在全球手机市场排名第五,仅比排名第四的韩国lg电子落后0.1%。根据这份报告,中兴通讯第四季度的手机出货量为1710万部(市场份额为4%),lg占了4.1%,出货量为1770万部。当然,它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不能再依靠过去的“同质、低成本和丰富的产品线来实现份额扩张”,而是需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即星终端。
变革是时代的潮流。全球电信业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设备制造商的传统业务已经面临增长瓶颈。他们必须将目光转向消费终端,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甚至这个领域已经成为这些传统设备制造商的新的收入和支出点。去年,中兴通讯的手机出货量升至全球第五位。
中兴通讯在北美市场大力拓展消费终端产品,并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其中大部分将使用谷歌安卓操作系统。2011年,中兴在北美市场共推出14款手机产品,其中11款在美国市场。包括verizon Wireless和sprint nextelcorp在内的美国大型移动运营商都销售带有中兴标志的手机产品。中兴通讯北美区总裁程立新表示,中兴通讯的4g lte高端手机预计将于今年年中在美国市场上市,目前正与美国四大运营商进行谈判,首款手机将采用android或windows phone系统。
另一家国内设备制造商华为也坚定地坚持“走出去”战略。目前,华为终端高达75%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华为在2011年底率先发布了android 4.0 ics版本友好体验试用包,成为继三星电子之后软件应用领域的领导者。华为专注于国内千元智能手机市场和明星消费终端的布局,华为加大了在消费终端领域的影响力。
设备制造商需要在登台之前创新用户体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设备制造商开始躲在幕后支持运营商,并逐渐走向前台,而正是消费终端促成了这一局面的改变。如前所述,设备制造商走到前台,表明对消费终端的需求正在无限增长,设备制造商迎来了业务起飞的新支点。同时,要求设备制造商做好角色转换工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关注用户体验,从而立足移动互联网市场。
对于电信设备制造商来说,除了过去的“产品为王,渠道为赢”做好自己的产品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外,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也应该考虑。如今,消费终端市场日益激烈,各大手机制造商纷纷推出明星终端。用户在消费终端上有很多选择,低价不再是优势。只有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抓住消费者。这就要求设备制造商引入高质量的软硬件、创新的用户体验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应对激烈的市场挑战。
此外,设备制造商仍然需要突破一个大的门槛,即知识产权和专利瓶颈。特别是,发展海外市场将面临各种高门槛,如严格的要求。但总结是创新技术,包括创新产品硬件技术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