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5字,读完约5分钟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以“公众”这个词开始,关键词是公民、信誉和公共利益。
今年年初以来,太多的公共事件让每个人都陷入或兴奋不已:从2010年底以来备受困扰的钱云会事件,到各地频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从正式运营首日以来问题不断的京沪高速铁路,到7.23列车追尾事故,从网上意外流传的一张被拐儿童照片,到轰轰烈烈的“拍照救被拐儿童”活动,从拼命坚持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郭美美。从民间的免费午餐慈善活动到政府保障的免费午餐项目,从一个老兵的故事到“老兵回家运动”,从一个两岁的女孩被18个路人撞倒的事故,到对道德和责任的大讨论漠不关心……还有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让人感动、悲伤、愤怒或无语的新闻,以及与我们甚至我们国家的未来密切相关的事件和故事。在最初的情感表达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网民们不断的追问和质疑,网民们的讨论和争论是和平的、微妙的还是针锋相对的,是互联网作为公共平台和公共媒体最精彩的表达。
在这个新的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重新开始提问,汇聚凝固的陈词滥调,从新的角度解读新闻,展示自己的新闻态度。2011年的网络媒体展示了一股人们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从悄悄地形成到公开展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联系。
如果说我们在过去十年里看到了“网络暴民”的力量,那么在2011年,我们发现理性的成熟已经悄然到来,这可能不在气候中,但已经成为趋势。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是基于“享受”这个词。关键词是公共福利、知识和无限。
分享精神是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最重要和最大的财富。
中国网民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途径经历了三次转变,从单向搜索引擎到互动搜索社区,再到有针对性的问答社区。其基本模式主要是为网民搭建自己的机制提供开放平台。这种由草根建造的信息共享王国无疑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大的公益价值和网络红利。
今年,这种杂草般的信息共享模式发生了更多的变化,组织化、公益性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共享模式开始出现,有望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知识共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字幕组自发翻译斯坦福大学的网上公开课,到门户网站与其合作推出公开课频道,再到这一行动将国内高校的网上公开课推回了正轨,以及由此引发的大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是如何推动从网上到网下的进步。与此同时,当门户网站开始与字幕集团合作播放已经被网民通过购买官方版权而称赞的外国电视剧和电影时,我们发现分享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损失。当文化产品跨越国界时,互联网可能已经准备好了另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但我们从未关注或发掘其潜力。
另一方面,以绿色番茄为代表的倡导资源共享和循环环保的网络实体图书馆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播渠道。科学松鼠会及其壳牌网络使用文科学生的笔触来描述理科学生眼中的世界,将冰冷的数据、图表、符号和方程式变成简单但不简单的词语,普及知识,粉碎谣言,传播常识。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是由“知识兴趣”凝聚而成的,关键词是快乐、兴趣和团体。
今年的网络生活继续毫无悬念地推进“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拯救剩男剩女的交友网站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一度如火如荼的Kaixin.com在微博时代正在节节败退。微博上的内容分享和微信上的语音信息继续席卷社会各阶层,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同一个话题,创造了一个万人餐后空巷的网络盛会。
然而,这不是重点。当传统的互联网社交模式和内容共享继续在网民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发现一些利基和不同的网站出来抢占沙滩。例如,吸引有兴趣的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轻松博客,以自我专业知识为圈的社交问答网站智虎,链接的中文版精卫,以平实或戏谑的方式展示科学知识的果壳,许多智力兴趣网站,如用音乐聚集有兴趣的人,用音乐发现朋友的小虾等。,用“发现你的另一面”等吸引对用户好奇的人。这些网站都玩圈子牌,不是朋友圈,而是“野心圈”,把兴趣相投的人团结在一起。
互联网可能是一种新媒体,但它可能仍然必须遵循传统媒体曾经遵循的规律:大众化、目标化、利基化和细分化。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是一个技术问题,但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是一个内容问题。无论是在1.0时代、2.0时代、3.0时代甚至是n.0时代,只要中国互联网目前基于流量的商业模式没有发生巨大变化,内容仍然是互联网的最终依靠和王牌。
当人们说互联网的创新理念已经枯竭时,我们应该回头看看人而不是技术吗?只有将具有不同智力兴趣的用户分开,并使他们的兴趣内容和内容社会化,他们才能获得人气并拥有光明的未来。
(本文作者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