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2字,读完约2分钟
最近,许多地方的文化和旅游业迎来了金融“暖流”。上海、山东、四川等地出台了对文化旅游相关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并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和模式,探索信用(质量)担保、履约担保保险等创新的信用增级融资方案。与此同时,许多银行都增加了100亿或1000亿的信贷额度,积极帮助文路企业。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他们可以在扩大低成本贷款覆盖面和“以奖代补”等方面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进一步支持。
受疫情影响,文鲁企业的资金链暂时陷入困境。"大多数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产业集中度低,整体抗风险能力弱."上海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所执行主任汤米告诉《经济参考》。对此,上海、北京、四川、山东等地提出增加对文化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稳定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四川表示,对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的新贷款实际利率可低至3.3%,贷款抵押评估费和抵押登记费将予以免除。上海推出了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保险子公司等。提供满足需求的信用增级融资方案,增加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
另一方面,政府与银行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政府一直在积极帮助文化和旅游企业。最近,文化旅游部和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工商银行将向文化旅游行业提供1000亿元的新信贷额度。四川农村信用社和建行上海分行近日也表示,将分别安排150亿元和100亿元的专项信贷额度,以确保文化旅游企业的资金需求。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李大英表示,到2020年,文化企业贷款金额和有贷款余额的文创客户数量都将增长15%以上。
在政策的支持下,文化旅游业已逐步恢复正常运行。根据文化旅游部的数据,截至3月16日,28个省(区、市)的3714个甲级旅游景点已恢复运营,复工率超过30%。最近,包括上海、陕西和江苏在内的近20个省市也相继开办了本地旅游业务。
但业内人士表示,文化旅游行业仍存在“回归工作”与“回归生产”不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有限,消费难以支撑文化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汤米说,可以考虑扩大低成本贷款的覆盖面,同时更合理地利用政府主导的工业专项资金和其他金融资源。一些文化和旅游产品和企业可以通过"以奖代补"得到支持,并且可以围绕"稳定企业"和"稳定就业"这两个核心命题进行某些调整。(记者罗亦舒)
责任:叶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