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0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社北京三月四日电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果。随着社会生产秩序的逐步恢复,海外疫情不断升级。人们不禁担心正在“重启”的中国经济是否会遭受“第二次冲击”?

截至北京时间3月4日10时,境外新诊断肺炎确诊病例总数已超过12000例,境外新确诊病例数连续数天超过境内。

病毒到处传播,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发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英告诉新华社,疫情将对全球贸易、消费和投资产生重大影响。预计将有更多国家采取严格措施限制人员流动,投资者也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警告称,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20年上半年大幅放缓,全年增长率预计将降至2.4%。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将继续疲软,并可能因疫情而进一步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分析师认为,疫情将导致全球总需求下降,中国的外部需求将面临急剧下降的风险。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坦言,上述负面效应确实存在,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应被高估。

一方面,进出口趋势的变化通常是高度同步的,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可能不会像出口本身那样减少;另一方面,当海外地区的生产受到疫情影响时,各方可能会因替代效应而增加对中国出口的需求,这也将部分抵消全球总需求下降的影响。

此外,在当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投资已经成为绝对的主要力量,而经济驱动因素是由内需主导的。即使净出口的贡献下降,也不会给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供应链中断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需求冲击。”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对持续的全球供应链危机感到担忧。随着中国最近有序地恢复工作和生产,其矛盾的焦点似乎转向了海外。

以当前疫情较为严重的日本和韩国为例,任泽平表示,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2018年日韩半导体材料市场销售额总计164.1亿美元,半导体设备市场销售额总计271.8亿美元。疫情的恶化将造成全球半导体原材料短缺、核心部件短缺和制造成本上升等重大影响,中国也将受到影响。

然而,危机中也有机会。在这种疫情下,中国相关产业能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强自主供应链支持,是化危机为机遇的关键。

面对海外疫情升级带来的“第二次冲击”,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可以适当加大经济刺激规模,但政策制定必须更加理性,追求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以基础设施为例,它一直是经济刺激政策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在疫情短期内抑制消费的情况下,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CICC首席经济学家洪亮表示,中国在许多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仍然不足,疫情显示公共卫生是其中之一。尽管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增长是不可替代的,但在短期内快速提振基础设施需求是不合适的。相关投资应着眼于弥补短缺,并向公共卫生、大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其他民生领域倾斜。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认为,应该仔细考虑刺激政策的规模,以避免新一轮低效的基础设施投资。只要当前的救济和重返工作岗位政策到位,一些疫情后延迟的需求就会反弹,未完成的生产订单也将由企业加班完成。经济肯定会复苏,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

在协调自身预防、控制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海外战争中的“疫情”尽最大努力,并帮助推进抵御冲击的防线。

刘英认为,各方应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平台,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这种流行病是对全世界的共同考验。如果各国合作良好,就有可能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记者王)

(原标题:中国经济战“疫情”记录:国外疫情会不会升级“第二次冲击”中国经济?)

责任:吉爱玲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海外疫情的升级会再次影响中国经济吗?

地址:http://www.pks4.com/ptyjj/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