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5字,读完约4分钟

通信行业对苹果的感觉无疑是复杂的。

没有iphone,全球3g网络将不会显示出今天的繁荣,电信运营商仍将为3g发展承担巨大的财政负担。随着苹果创新手机终端的普及,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衰落了五年多的3g业务终于迎来了春天。

苹果挽救了长期亏损的电信行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销售iphone的第三年,濒临崩溃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世界500强中从86位跃升至29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at t完全成了苹果的“雇员”,其最新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苹果产品占该季度智能手机销量的80%以上。显然,除了销售iphone,这个前通信巨头没有找到创新的方向。

苹果莫以创新为名独霸产业

享有运营商天然渠道的苹果并不满足。为了提高谈判优势,苹果很快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找到了竞争对手verizon。后者在2011年第四季度为苹果售出了420万部iphone。在这一点上,苹果已经和美国的通信行业打成一片,失去产业链优势的运营商已经完全陷入了“流水线”的陷阱,成为彻头彻尾的“手机经销商”。

2012年,苹果计划在中国复制其美国模式。在与中国联通度过两年蜜月期后,苹果也为中国电信找到了一个竞争对手。随着电信版iphone 4s的推出,中国两大通信巨头将陷入何种杀戮?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声音会因此而增强吗?苹果通过终端控制通信产业链的“渔夫”游戏会在中国重演吗?

我们希望看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苹果的雄心在于主宰整个通信产业链——从终端制造、销售和运营到增值服务。这种垄断格局一旦形成,将打破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良性制衡。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发言权有多重要。最近,《纽约时报》发表了一份文件,指责中国通过iphone制造“掠夺”了本应属于美国的工作岗位。这似乎是自去年美国爆发“占领运动”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对就业形势的一种“反思”。然而,批评者没有提到,每售出一部iphone,苹果可以获得58.5%的利润,而与中国大陆相关的行业只能获得1.8%的利润。

苹果莫以创新为名独霸产业

当需要“中国制造”来提供高效生产时,美国将中国视为全球分工基础上的“超级工厂”。如今,美国陷入了由自身贪婪造成的金融危机,美国的就业矛盾指向“中国制造”——这就是话语权。

在通信行业,发言权意味着制定游戏规则、平衡产业链和分享利润。在苹果、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些昔日的强人之前,他们从未想过在鼎盛时期“独霸一个产业链”。这是他们和苹果的显著区别。

“垄断、封闭、自私”,这是业内人士对应用商店的评价。用同样的词来形容苹果并不夸张。以创新的名义,该公司操纵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将其视为自己的“农民工”,并建立了一个封闭和独裁的掩体。

苹果将“美国设计,中国制造”发挥到了极致,在童工和污染之后,中国利润微薄——这就是“创新”。

苹果深刻诠释了“平衡战略”,并利用运营商的竞争来获取利润——这就是“创新”。

苹果蚕食了通信产业链的所有领域,在封闭系统中享受增值服务的利润份额——这也是“创新”。

因此,从长远来看,很难评价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苹果公司之间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合作。在这场盛宴中,at t赚了足够的钱,但却失去了通信运营商的创新和自尊。

然而,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中,苹果并没有抓住很多机会。在终端层面,中国联通(600050)计划实施“2000元智能机器决战”的市场战略,期望在未来实施终端多元化路线,减少对苹果的依赖。在电信增资业务领域,中国三大运营商投入巨资确定中长期创新目标。特别是在“应用”服务平台上,中国运营商的“开放、服务、共赢”将与苹果的“垄断、封闭、自私”形成鲜明对比。

苹果莫以创新为名独霸产业

过去几年,中国制造商每部iphone的收入只有可怜的6.54美元。正在转型的中国产业有理由、有实力赢得话语权,重塑原有的粗放型、重型通信产业链,并从中分享更多利益。

但当那一天真的到来时,傲慢的《纽约时报》会指责中国剥夺了硅谷的就业机会吗?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苹果莫以创新为名独霸产业

地址:http://www.pks4.com/ptyxw/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