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99字,读完约5分钟
图片说明:春节期间,一家中国面具制造商加快了生产。
自新年a股开盘以来,受新一轮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卫生部门对医疗防护设备的需求激增。在医疗设备企业加班加点扩大产量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跨境”生产医用防护设备,如口罩和防护服。a股医药板块和“面膜概念股”近日受到热烈欢迎。然而,在a股于10日收盘后,面具概念指数下跌了3.14%,相比之下,前5天上涨了20.57%,最近20天上涨了60.3%。专业人士表示,企业短期内“跨境”生产口罩等常见健康防护用品的门槛不高,中国的产业潜力也很大,但未来产业的持续形成仍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推动和积累。
3000多家企业增加了“口罩防护服”等服务
最近,许多上市公司“越界”生产防疫材料。比亚迪、中石化和富士康都加入了口罩生产队伍。2月9日晚,广汽第一条口罩生产线的原型已经生产出来。通过高速口罩自动生产线,卷制无纺布自动切割成口罩形状,贴合后自动焊接耳片,成品通过消毒等工序包装。2月10日调试完成后即可生产成品。根据工商登记信息的变化,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3000多家企业增加了“口罩、防护服、消毒剂、体温计、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近700家企业从事技术推广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
除了上述跨境制造商之外,一些生产尿布、内衣和其他与口罩关系更密切的产品的制造商在接受员工培训和改造新生产线后,也开始生产口罩。
最近,一批棉纺企业,如婴儿爸爸、三枪内衣、红豆服装、水星家纺等停止了原来的尿布、内衣等产品的生产计划,连夜换成了医用口罩和防护服。水星家纺宣布,其10条被子和服装生产线已改为防护服生产线,日产量为2000套。三强集团已将首批符合规格的5000件防护服送至前线。1月28日,从事母婴生产的企业“宝宝爸爸”接到政府部门的意见,开始计划转生产口罩。预计第一批生产线将于本月中旬投产,每条生产线的计划产能已加快至250万台/日。
它离国际巨人有多远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此次疫情不仅从生产能力上显示了中国保健品的应急生产能力,也揭示了高端保健品对国际品牌的依赖。就防护口罩而言,仅3M和霍尼韦尔就在中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尽管面具只是3M和霍尼韦尔的副业,但它们在中国面具市场占据第一和第三的位置。除了口罩,3M的护目镜、面罩和其他医疗防护设备在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
根据中国品牌网公布的“2020年面膜行业十大品牌”,国内五大面膜品牌分别是3M、绿盾、霍尼韦尔、优威和三元。除了绿盾,其他四个都是外国品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业内有人预测,如果按防雾面膜领域计算,3M面膜可能会占据国内市场的90%左右。3M表示,与普通口罩相比,其产品的技术优势在于高效静电棉过滤技术,可以在保证呼吸的同时提高过滤颗粒的效率。不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利民早些时候表示,国内口罩制造商与国外制造商的技术差距不大,但品牌差异很大。
霍尼韦尔成立于1885年,总市值1224亿美元,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它有四个主要业务部门:航空空航天集团、智能建筑技术集团、特色材料和技术集团以及安全和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个体保健品企业还停留在零散和手工制作的旧生产方式上。
在防护服方面,我国各级疾病控制部门和医院广泛使用的一次性防护服大多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特卫强材料制成。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防护服制造商之一。疫情爆发后,杜邦公司通过国内外资源向中国市场投放了100多万件防护服。然而,我国一些国内企业在医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全球采购”从国外购买防护服,这也是杜邦公司的产品。
产业链需要构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在节后的几个交易日里,资本不断炒作一些能生产口罩或防护服的企业。除了口罩和防护服之外,还有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一些化工原料企业受到本轮市场的推动,但疫情对这些企业的影响只是暂时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赵英告诉《环球时报》,中国在生产医疗防护设备方面有巨大的工业潜力。严格地说,从技术角度来看,生产口罩并不难。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石化原料和上游原料的保障。石化产品是调整加工比例的问题。这相对容易。从下游的角度来看,在纺织领域操作相对容易。但我们需要学习一套面具领域所需的程序、必要的技术和专业标准、生产程序和管理程序。”然而,赵英也提醒说,立即培训一个工人团队仍然非常困难。
浙江龙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康平10日告诉《环球时报》,防护服的制造过程在供应链中并不复杂和困难。“生产防护服所用的面料是美国杜邦公司专门制造的面料。它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分配的,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得到它。一些国产面料也可以使用,但它们缺货,导致中间商提高价格。一块保护费是80元人民币。”此外,防护服内还有橡皮筋、拉链等配套部件,但目前配套工厂不允许它们复工,造成配套困难。这是整个链条的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单元的问题。
(原标题:短期转移到生产的低门槛,待形成的链;企业跨境制造“宽进严出”面具
责任:吉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