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41字,读完约8分钟
《龙榆生师友书札幌》(张瑞田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年8月版)中收录了金锹写给龙榆生的四封信,其中第二封让我有点意思。 原书释文断句有点问题,先再断:忍翁道席:奉教喜是尊恕被良医诊治,霍然脱身,高雅之幸,匪徒特别害怕私情。 《集刊》甫杀青,即有人在吴君世昌文中标榜失当、恩仇不可区别。 由于所有的回收再配置,至今还没有归还,已经没有玷污尊目。 8月后风气大变,我家同人10/89去皖参加“四清”,李君健吾等人去,晚上暂时留待明年 现在学习,开展文化革命,自己害羞,贫穷全力,跟着十辆车,很懦弱地倾听 叔叔也很久没有书了,温家宝去乡下工作过一个月 大编辑,就像我家地里的老师,建西藏山阁排队,等待后出世,所谓景星庆云,一定要见时间。 李竹婴诗云:“画作怕人去,茶熟香温和自己看” “雅人深致,此物此志 笑一笑! 即,敲冬安后,学习钱锹书,和内人一样等待9日晚上的钱锹书,制作了龙榆生函原释文的标点符号。 “即有人在吴君世昌文中标榜“失当恩仇辨不清原因”,发表了全部回收重新定位”,实际上出诗,显然是因为不理解背后的故事。 信中提到的《集刊》是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集刊》的第一本,于1964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正如钱锹书所说,它在发行时遭遇了事故 王平凡的口述、王素蓉记录的《文学所初期的大事记》[原载《中国作家(纪实版)年第11期]指出,“1964年6月出版了《文学研究集刊》的第一期,但由于理由没有销售”。 “这本《集刊》刊登了钱锹书的《林纾的翻译》,所以信中有“不显脏的尊目”的客气话。 方继孝着的《旧墨五记:文学家卷(下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4月版)中有刊登了关于这次事故的两封信的《陈翔鹤对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 《文学研究集刊》部在1964年7月13日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写的信中说:“我所在的贵公司出版的《文学研究集刊》的第一本在新华书店发售,其中吴世昌的《残本脂评《石头记》的底本及其年代》中有提到。” (文学集研究)。 担任卖国贼刊物《狂雨云》(如押原文,应该是《风雨谈》)的主编,抗战胜利后逃到香港。 “柳存仁说‘会产生不好的政治影响’,所以要求出版社停止发行《文学研究集刊》。 他们认为“这件事我们一时疏忽了,应该负责任”,但对出版社说“不能给你们添麻烦”“深深不安”。 主编负责《文学研究集刊》的陈翔鹤于同年7月15日在给人民文学出版社许觉民写的信中说,这件事他们“因为失察,出版后开始向内部送书发现”。 这是因为“这本刊物可以在修正第232页的后方发行”。 关于具体的修改方法,“书已经和石如芳同志商量妥当,但在时间上石如芳同志认为非三五个月就可以完成。 这件事本来是由我们的过失引起的,责任应该由我们来承担 在时间上得到你和石如芳同志的协助,一定要早点处理好,不用等三五个月 再过三五个月,如果时间太长,复印会失去时效,我们房间的负罪感会越来越多! 》方着还附有图版 在上一封信的复印件中,可以看到“已通知□□(按下后这两个字无法模糊辨认)回收的页面”的淡淡评论。 石头,64. 7. 14 “这本书的责任一定是《石如芳同志》写的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吴世昌笔下柳存仁给《文学研究集刊》部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我感兴趣的是吴世昌的话怎么提到柳存仁? 方著没有展开这个,我决定进一步探索。 《文学研究集刊》第一卷在旧书网站上很容易买到 买了一本,卷头有“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签名于1964年4月1日写的出版证明书,1955年到1957年有该处的“文学研究集刊”5本,但中止出版,至今觉得有必要以旧名复刊。 版权页面显示印刷数量为1万册,表现出复刊的势头 翻开第232页看内容,没有出现“柳存仁”这个字。 另外,发现这一页的小口比前后一页只小了2毫米左右。 仔细查了一下,这一页是贴在上一页上的 ――看来这是一本《订正》 那个“3、5个月内结束不了”的“换页”的做法是打破所有出现问题的原页面,重新印刷新页面并粘贴。 《订正》书的第232页上不再出现“柳存仁”这个字,所以还不知道吴世昌的话是怎么说的 《残本脂评〈石头记〉的底本及其年代》一文后来接受了吴世昌的集子,我又读了收录这篇文的《红楼梦探源外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2月版)和《吴世昌全集》第8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与《修正》书232页相比,我们发现除了对各个词语和标点符号进行了无害的变更以外,这一页确实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集刊》《修订》书的这篇短文是拙着出版半年后,十六次残本《脂砚重评石头记》的影印本在香港发行的。 因此,书对《红楼梦》的研究非常重要,努力在香港找到。 我在10月初收到后进行了评论。 我做了几个笔记本。 《修正》书232页《外篇》书和《全集》书的这篇短文:拙着出版半年后,十六次残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影印本在香港发行 收到当地朋友给英国牛津的礼物,10月初收到后审查过,做了几个笔记本。 与此相对,“柳存仁”这个文字还没有出现,但问题的所在隐约可见。 吴世昌所说的“拙著”是指1961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方案《红楼梦探源》( ontheredchamberdream:acriticalstudyoftwoannotatedmanuscriptsofthexviiii ) 香港朋友送书是同年的 我一直关注柳存仁的履历,知道他1962年被邀请到澳大利亚执教,1961年在香港罗富国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这个“本地朋友”应该指的是他。 但是我还想找到《集刊》的《未修改》书 书海茫茫,“未修正”一定会流入市场。 那一年龙榆生看到的 但是,古书商们不知道这个关节,古书网站上没有显示哪个“集刊”是“未修改”的书。 但是,我突然发现吴世昌于1974年11月11日签了《文革》新贵晚群的《残本脂评〈石头记〉的底本及其年代》的单本,并急于订购。 收到后,文案还是《集刊》的抽印本,前后贴着封面 再看232页,虽然没有撕裂粘贴的痕迹,但其中一节与《修正》书和《谈源》《全集》书不同,确实是《未修正》书:拙着出版半年后,十六次残本《脂砚重评石头记》的影印本在香港 堪培拉大学的柳存仁博士当时住在香港,收到他邮寄到英国牛津的消息,我10月初收到后审查过,做了一些笔记。 《未修正》书第232页的原文只提到柳存仁 在今天的眼里,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呢? 不得不感叹1964年的“通报侠”很厉害 吴世昌说朋友送书是为了表示感谢,但刺客的眼睛在这个朋友的历史问题上很长 钱锺的书告诉了这件事,吴世昌说“标榜失当、恩怨不可区别”,难怪这件事在文学所内在上纲上画得怎么样,怪不得人和出版社紧随寒蝉。 书被印刷了一万本,被挑衅后,处理方法是把原页撕成新页,这要耽误多长时间,还得浪费多少钱? 我希望这样的傻事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出版事业中 顺便把钱用锹写这封信的时间明确 落款署是“九日夜”,信上写着1964年的事,但没有“去年”的字,明确了是在当年的某月9日写的。 “8月后风气大变,皖参加本公司同人10/89,李君健吾等人去了”,意味着今年9月下旬院系文学所派遣的员工去了安徽“四清”,李健吾转入了此时新成立的外国文学研究所 关于“尊恙接受良医诊治,可以霍然脱体”,在《龙榆先生年谱》(学林出版社2001年5月初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年3月增订本) 1964年的编年语中,他说:“水调歌头霜降前两天,中山医院心脏科主任陶寿淇通过组织拼命研究, 这一年的“降霜前两天”是10月21日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的复印件没有记载在《忍寒诗词歌词集》中,但词题的记述和时间都和信中的云很吻合 信还提到了“大集编定”,从《龙榆生先生年谱》来看,“十一月二十二日(小雪日),老师将住院半年后得到的话六十阕写成一卷,题为“丈室闲吟”。 总的来说,金锹书的这封信好像是1964年12月9日写的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