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20日发布了数据。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创单月新高。广义货币(M2)增长较上月略有放缓,至8.4%。社会融资规模增长5.0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83亿元。专家认为,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超出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对融资的强劲需求和对经济的金融支持增加。与此同时,贷款的增加和地方债券的加速发行共同推高了社会金融的增长率。预计2月份贷款资源将向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和企业倾斜。
对实物融资的需求很大。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增加1109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认为,除了1月份(通常是放贷高峰期)之外,银行还增加了对受疫情影响行业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银行机构通过增加特别贷款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了对受疫情严重影响地区的支持。
与此同时,新贷款主要是中长期贷款,显示出对实际融资的强劲需求。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表示,中期和长期贷款在季节性期间有显著改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LPR改革显示出成本削减效应,贷款利率下降;第二,资金合理充足。第三是高地方债务的驱动效应。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为缓解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预计2月份贷款将主要集中在各类“专项抗疫贷款”上,贷款资源将向疫情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倾斜。
M2增长略有放缓
数据显示,1月底,M2余额为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认为,货币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春节的干扰。今年的春节是在一月底。春节的错位导致1月底企业存款下降更明显,而居民现金持有量增加。M1和M2增长放缓,而M0增长加快。由于居民持有的现金数量增加,货币乘数下降,M2的增长率也下降了。
值得注意的是,M1 1月份的经济增长率为0,这是该指数有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明明表示,1月份企业存款减少1610亿元,与春节前的工资结算直接相关。与此同时,疫情直接导致春节期间居民消费减少,居民存款返还企业的过程受到抑制。这也是M1经济增长率较低但居民储蓄增加较多的直接原因。
社会金融增速回升。
明明表示,1月份社会金融数据超出预期,主要受1月份信贷回暖和地方政府发行更多特别债券的影响。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分析师王亦丰表示,1月份“政府债券”增加76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913亿元,这是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创下新高的主要原因。
杨认为,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政府债券融资和贷款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持平,这与表外改善相结合,共同推动社会融资同比回升。此外,融资结构改善,长期融资比例增加。1月份,国债净融资7613亿元,同比增长5913亿元。表外融资也有所回升,1月份信托贷款增加432亿元,委托贷款小幅减少26亿元,均比去年同期增加760亿元。同期,不承兑汇票的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赵伟认为,信贷衍生的节奏和规模将受到疫情的影响。社会财政的增长率预计在第一季度下降,第二季度上升。(赵,彭阳)
(原标题:1月份新增贷款3.34万亿元,创单月历史纪录)
责任:吉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