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9字,读完约5分钟
深圳唯冠律师告诉记者,双方对于赔偿金额的心理预期仍有一定差距,且差距相对较大
在法院的主持下,一起重大知识产权案件已正式进入调解程序。由于苹果和唯冠对赔偿金额的心理预期存在很大差距,和解很困难。然而,媒体报道称唯冠索赔30亿美元,比苹果的预期低10倍,本报证实这是误读。
多方压力迫使苹果
双方都进入调解过程
ipad商标案的最新进展:在广东省高级法院双方调解的法律程序中,唯冠表示一直在积极努力调解,苹果没有拒绝调解。这意味着双方正式进入和解进程,而和谈的数量成了此案的关键。
唯冠的律师谢湘辉告诉《证券日报》,这不是双方之间的私下谈判,而是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调解。谢湘辉表示,唯冠一直在积极努力调解,苹果愿意从中斡旋。
是什么最终促使双方同意调解?
在4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傅双建回应了苹果与深圳唯冠ipad公司的商标纠纷。“根据中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深圳唯冠仍然是ipad商标。合法注册人。”
傅双建也根据中国法律解释了这一结论。“根据中国商标法第39条,注册商标转让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商标转让经批准后,应当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根据上述规定,深圳唯冠仍是ipad商标的合法注册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人的这一声明被普遍认为对唯冠有利,至少有助于促进双方和解,并迫使在此案中表现出傲慢的苹果回到谈判桌前。
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知识产权专家指出,傅双建的声明意味着,即使苹果在针对唯冠的商标确认案中胜诉,也不能排除在苹果正式宣布其权利之前非法使用ipad商标的违法行为。
此外,傅双建还表示,当地一些工商局接到了深圳唯冠的投诉,并依法立案,目前仍处于调查取证阶段。法院最终判决后,工商部门将依法处理此案。也就是说,如果苹果最终败诉,不仅要赔偿唯冠,还要面临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和工商部门的处罚,其影响将会更大。
此外,在之前的针锋相对的行动中,一些媒体报道称,苹果已经评估了在中国大陆给ipad重新命名的成本。但是评估结果仍然未知。对此,谢湘辉认为,苹果公司通过调解获得该商标的使用权比更名更好。
双方的心理差距很大
30亿美元的声明被误读了
谢湘辉告诉记者,如果问题最终通过调解解决,唯冠一定会一起解决工商问题。但是,双方对赔偿金额的心理预期仍有一定差距,且差距相对较大。法院正在努力促进双方之间的调解,并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双方的差距并不是媒体之前报道的数字。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唯冠阵营的一名核心人物透露,双方和解的“底线”相差10倍。据唯冠咨询公关公司和骏利创投总裁李肃微博称,该报告确定的赔偿金额应该超过30亿美元。从10倍的差异来看,苹果公司提出的赔偿金额应该在3亿美元左右。
据我们记者调查核实,情况并非如此。李肃微博上的30亿美元是指美国律师的心理预期。李肃微博原文:今天,美国律师打电话来,要求他们支付香港律师的费用,以便在香港继续诉讼,他们认为可能性很大。同时,他们认为唯冠坚持不害怕行政干预,中美两国应该合作解决这场百年知识产权纠纷,赔偿金额应该是世界上最高的。在我看来,它的心理代价超过30亿美元。
李肃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他指出,30亿美元是与唯冠在美国的诉讼相结合的赔偿金额。据报道,唯冠此前曾在美国提起诉讼,指控苹果在2009年12月从其母公司唯冠国际(Proview International)手中收购“ipad”商标权时存在欺诈行为。
4亿美元还是谈判的基础
关键是看苹果的心理价格
对于其他事情,李肃守口如瓶。他告诉记者,他几乎被踢出谈判团队,因为此前有报道称,“核心人物透露,双方和解的底线相差10倍。”
关于案件的进展,苹果公司的律师说,根据客户的要求,向外界透露是不方便的。
至于赔偿金额,这是双方争议的焦点,虽然双方都不愿透露,但据一位接近事件中心的业内人士透露,《证券日报》记者客观地说,由于唯冠背后有8家债权银行,只要任何一家银行提出作为扣押人,它都必须收回全部金额,所以唯冠与苹果之间的谈判基础是100%定位在4亿多美元。
因为被查封人没有特殊权利,他不能优先于谁,他需要拍卖被查封的资产,并根据债权进行分割。因此,即使唯冠董事长杨荣山同意低价出售,只要债权银行坚持收回所有债务,就不会出售。
据此前媒体报道,唯冠的债务高达4亿美元,唯冠债权人希望通过讨价还价ipad商标来弥补唯冠的欠款损失。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苹果的心理价格。据这位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苹果认为ipad在中国的商标权价值4亿美元,那么事情很可能会解决,但如果苹果认为4亿美元不值得,那就要看苹果有多少公关能量了。
相关主题:
苹果唯冠ipad商标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