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2字,读完约7分钟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2020年几个省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中,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目前,为什么要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基础设施”有什么新特点?投资基金来自哪里?本报将从今天起推出一个名为“不同的新基础设施”的专栏,向您详细解释这一点。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研究当前重点防控新发肺炎疫情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明确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
与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基础设施涉及5G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省份也启动了一系列“新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引入促进了“新基础设施”概念的“普及”。
“新基础设施”之间有什么区别
最近,“新基础设施”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赞扬。事实上,中央政府对“新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已经开始。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业务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将于2019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需要着眼于国家的长期发展,加强战略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各省最近公布了今年的新基础设施项目。其中,5G智能设备、人工智能等项目成为引领新一轮投资的亮点。例如,一些省份已将“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纳入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2020年的重点工作。
“过去,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领域。这些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短期刺激明显,但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新基础设施”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信息、智能和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创造和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
李佐军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外复杂的因素和新的肺炎疫情,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要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靠过去的投资是不可能刺激经济增长的。必须采取新的想法和措施。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有力支撑,中国经济不可能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可能不断壮大新兴产业,也不可能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这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快部署“新基础设施”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推广‘新基础设施’不仅有助于稳定增长和就业,还能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促进新产业和新领域的发展,增强长期竞争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新基础设施”的重点是加强战略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力支持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的发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协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新基础设施”的价值不仅在于“建设”,还在于“使用”。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础设施”不仅能有效优化供给能力,还能进一步引导和满足消费升级。
“新基础设施”不是“强刺激”
据有关机构估计,到2020年,中国将投资近3000亿元用于5G,600亿元用于UHV,5000亿元用于轨道交通,100亿元用于充电桩,1000亿元用于数据中心,350亿元用于人工智能。
更重要的是,对“新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刚刚“打破了话题”,未来仍有巨大的扩张空间空。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新基础设施”是否是“强有力的刺激”?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万亿元。内需,尤其是消费,在稳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更加明显的作用。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总量,单纯依靠投资来刺激和刺激经济增长已不再现实。需要更加持续的努力来依赖消费。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基础设施的边际效用和收入正在减少。新的基础设施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不仅能在短期内创造就业和增长,还能促进结构转型和升级,促进中长期经济健康发展。”徐洪才说。
“在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存在着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然而,在新基础设施领域,许多地区取得了巨大进步空。增加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不仅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发展,还会影响长期发展。”通用数据服务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表示。
黄伟认为,以数据中心建设为例,数据中心不仅是“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基础设施”发展的核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着底层支撑作用。“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数据中心差距将继续扩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增加数据中心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挖掘数字经济的深度,并延长数字经济的长度。”
唐建伟告诉记者,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而“新基础设施”投资更多是由市场和政府共同努力推动的。随着私人投资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新基础设施”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也将比传统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投融资机制创新
在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财务压力。为什么所有地方都热衷于投资“新基础设施”?
重要原因在于,“新基础设施”瞄准未来重要技术进步领域,是推动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孕育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然而,这些新发展所基于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
专家建议,在推进“新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探索投融资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在『新基建』的过程中,我们应避免操之过急,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要根据财力和债务承受情况逐步推进,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风险。”李佐军说。
唐建伟建议,在“新基础设施”进程中,一方面要确保建立新机制,拓展新主体,规范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行为,严格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另一方面,要确保新领域、新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能大规模进行,避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或基础设施浪费。
黄伟建议,在扩大“新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充分调动龙头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政策层面,建议高度重视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新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的作用,支持电力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充分考虑东西方资源供需差异,科学布局;制定能源消耗审批和监控等政策,以适应“新基础设施”。
徐洪才建议,在规划“新基础设施”项目时,政府必须尊重经济规律,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不同主体利用市场机制,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团队整合、产品整合、文化整合,并在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探索。(记者林火灿)
责任:吉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