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48字,读完约6分钟

南方早上,六点钟的天空还没有明亮,深圳万家的灯笼逐渐点亮理发的灯火 楼下的早餐店刚开门,段主打开小笼包锅盖,第一篮子蒸汽在冬天早上升起 这时的城市还没有完全醒来,除了环卫工,只有穿制服的学生稀疏地离开小区的街道,他们必须赶上六点半的公共汽车,按时到达香港学校 我九岁的儿子张辰东就是其中之一 不管冬天夏天晴朗的雨,他必须在各学校那天早上6点起床 洗漱,吃饭,穿制服,6:20准时出门 从家走到公共汽车站要十分钟。 那样的话,他6:30左右能坐313路公共汽车。 7:00前到达深圳福田口岸。 通过跨境学童通道,乘7:30校车从福田口岸出发,8:30到达香港东涌的校园。 像我们一样住在深圳,上香港的跨境学童数量庞大。 每个上学日的早上,时间准确地削减到一步一步的动作 晚了,恐怕赶不上公共汽车了 路太堵了,可能到不了港口 恐怕传球晚了坐不了校车 意味着只要某个环节被误解,当天的课就有可能缺席。 我叫林菲桦。 老家是广东梅州的农村,20世纪90年代和丈夫张云在深圳打工。 90年代深圳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到处都有机会,一句“来的是深圳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来往者 1999年,我生了一对双胞胎 11年后,小儿子张辰东出生了 从农村到城市,我曾经吃过亏 双胞胎孩子在农村生产。 而且,我当时没有在深圳买房子。 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去深圳学校申请孩子入学,发现没有出生证明等说明资料。 我回老家在当地医院连生育记录都找不到 为了孩子学校所需的出生证明,我和丈夫辗转于深圳和梅州的老家,来来往往20多次,但无法解释 大孩子上学撞到墙上不甘心 年,当时内地的二胎政策尚未全面开放 小时候,我和丈夫张云考虑过能否在香港生产 当时住在深圳,香港生产的准产妇不少 2001年,香港法院判决父母双方没有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内地居民(即“双非”)在港出生的孩子可以享受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 到年1月为止,内地孕妇完全被禁止去港口生孩子 在这10余年间,超过20万名“双非”或“单非”(父母之一是港籍居民)的婴儿在港出生 怀孕两个月,我开始联系香港的医院。 把床的计划提前,预产期到了就可以生产了 怀孕时,我已经接近40岁了,高龄产妇的检查项目也比普通孕妇多 每个月我都去香港医院做产检。 早上7点从深圳北边出发,多次饿着去医院检查完毕,经常是下午,每次往返都需要一天。 去香港生孩子,价格不高,光订金就付了4万美元,前后花了10万美元。 这笔费用对当时的家庭来说不是小数。 年,小儿子东东出生在香港 幼儿园小班和中班,东在龙华区家附近学习。 年长组,开始去香港学习 在香港幼儿园只有上午或下午班,当时东东5岁,孩子很小。 我和丈夫自己开车送孩子去福田口岸,通过跨境学童通道坐校车去学校。 香港学校第一年,东东主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老师很严格,上厕所前要按顺序排队,发言前要举手 大班初期,东东上了几天课,哭着回家了 但是两三个月后,东东顺利适应了,同学能听懂粤语。 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二年级,我自己送东东去学校 到了小学三年级,我开始培养东东的独立性 只要拿着东东等公共汽车,他自己就开车去港口换乘校车。 一开始,我并不担心。 男孩喜欢玩。 于是,东东上了公共汽车后,我偷偷开车跟在后面,一路上盯着他 我深深地感到“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年级,有一次东东放学后在回家的车上睡觉。 我们给他打电话也没听见。 醒来的时候,我终于注意到我上了车站。 他走在对面的路上,给我打电话说自己上了车站,等着公共汽车回家。 那时太着急了我才放心 在香港学校,东东所在的班只有20多个学生,但在深圳,一个班多有50、60人,很在意教师的配置。 我是四年级学生,有四门课。 分别是中文、数学、英语和常识。 主科的难度比深圳小学的教材低。 在东东的学校,老师重视通识教育和实践能力。 与内地学校不同,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的信息表现,是关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除此之外,平时东东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也直接向我传达信息,对学生不太关心,让我感受到老师的责任。 11月14日,香港学校停课几天 那天我带着东东参加了平日没有时间参加的足球课。 我们热衷于登山,每天早上带他去爬银湖山。 但是,学习无论如何也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状态,我会给他申请培训班。 深圳福田口岸有跨境学童训练机构在停课中开展公益训练教室 关于跨境学童的未来,有些宝母正在考虑让孩子好好在香港学习,有些在深圳找合适的当地学校,把孩子放回深圳去上学。 在这些宝宝中,这一定是每次见面都需要的话题 但是无论做什么计划,他们都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深港两地的教育方法不同。 在香港学校,东东写繁体字。 小学不需要学习拼音。 他也像同龄的深圳小学生一样,每周都不需要去补习班。 我也在物色深圳当地的公立小学,东东很快就要面临升学考试了。 如果回到深圳学习,教育方法的改变,两种不同的教材,他能否顺利适应。 另一方面,深圳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比较年轻,教育资源紧张 公立学校的招生条件多,门槛高,如何申请学位也是一个课题 我对最小的东东未来的教育充满了不安和徘徊。 如果可以再选择的话,我不会选择去香港分娩。 一个周末早上,东东在我们没起床的时候,进了房间 他抚摸着我的肚子,读了一首自制的诗:“这是我住了十个月的房子,房子还在,但我已经长大了,再也回不去了。” 东东给这首诗加了标题:回不去的家 (图像文字林宏贤在人类像素书写事业室)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时讯:双非家庭的困惑:十年前,我花10万在香港生子,如今后悔了

地址:http://www.pks4.com/ptyxw/1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