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68字,读完约12分钟

巴黎可能是个危险的旅游胜地 日本人在医学上被认为容易得所谓的“巴黎综合征”,这种病会让什么样的期待值过高的人感到人格分裂、焦虑、头晕呢? 苏联人并不像日本人那么容易崩溃,但他们把巴黎看作文明、文化的朝圣地,投资于巴黎 苏联对资本主义很冷淡,但对西方文化遗产的深深尊重纳入了苏联的系统 唯一的问题是苏联边界关闭,斯大林对西方文化的高度欣赏等于退化艺术的“形式主义”,也就是对现代主义的排外恐惧。 但是,在后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的解冻期,“与西方和平共处”——正如埃利奥·吉尔伯特所说,与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世界文明”价值一起成为了新的正统观念 《有生之年看巴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苏联生活》一书的封,作者:埃利奥诺·里吉尔伯德管理的文化交流活动是1959年苏英协定确立的——1966年或研究生我是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受益者。 这个文化交流活动补充了迄今为止在全国学生联盟主办下组织的小规模访问学,新的谨慎激励的国际旅行政策把外国人带到了苏联,在严格管理有限的苏联游客的同时把他们带到了西方。 《外国文学》杂志向苏联网民介绍欧洲和美国作家的翻译作品,受到广泛欢迎(人们真正想读的杂志是稀有商品)。 在书中,苏联网民饥饿地阅读了斯科特、雨果、狄更斯、大仲马、巴尔扎克、吐温和雷马克的作品。 在俄罗斯和苏联的鼓励下,苏联人沿着文学作品过着自己的生活,以虚构的主人公为榜样,他们热情地进入了这些文学世界,发现了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的模糊情感困境。 他们似乎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中宣传为“积极英雄”的直接斗争。 海明威于1961年夏天去世时,苏联媒体表示:“哀悼民族英雄的去世。 海明威是没有受到美国和古巴的待遇”。 《麦田守望者》发行了几个版本,发行量很大,但和往常一样,诉讼力远远超过了供给,这本书的黑市价格几乎是官方价格的30倍。 雷马克的《三个同志》于1958年以俄语出版,正如苏联现代人所说,成为了“一代小说” 男性友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退伍军人之间的友谊)和命运之爱的描写被认为是“启示……‘我们在雷马克读过我们自己。 这本小说是关于我们的” ’’1957年8月的《莫斯科青年节》让34000名外国人在莫斯科呆了两周,对西方的憧憬终于变成了与西方人接触的狂喜瞬间。 是这一代人生活的分水岭 在此期间,对外国人的严格管理大大取消了。 边境不需要行李检查,不需要填写货币申报单,也不需要通常的签证。 被国际青年运动相关委员会选为代表的人只是从当地的苏联领事馆领取入境保证卡。 苏联无权否决国家委员会选出的代表,即使被告知“可疑人物”正在进行中,“来自法国的社会主义者和来自意大利的基督教民主党、来自西班牙的长枪党党员和来自英国的帝国忠诚者,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 代表们可以在莫斯科郊外的节日场所自由行走(例如莫斯科北部郊外的khimki直到1957年为止禁止外国人进入,之后几十年都禁止外国人进入)。 艺术节的规划师们复兴了20世纪20年代辉煌时期以来的大胆冒险精神,他们灵感盎然,把卡车和公共汽车描绘成“橙色、蓝色、黄色、淡紫色”,添加了“有蓝色波纹图案的异国花卉、鸟类、蝴蝶”。 对单调灰暗的人来说,这是彻底的文化冲击 一个莫斯科人说:“以前我们只知道在莫斯科伪装的卡车。 他们似乎准备接受紧急动员去军队”。 尽管有3万名共青团成员排队维持秩序,莫斯科人和西方人的第一次相遇依然很狂热 涂着“不可思议颜色”的卡车把代表们从城市北部的酒店带到南部的新卢日尼基体育场参加开幕式时,人们甚至——共青团员——登上卡车,把花束推到公共汽车窗户上,拥抱西方人,拉着即兴的舞蹈和歌唱, 根据莫斯科大街的象征性图像,两个美国女孩牵着手跳舞。 其中一个赤脚,一个美国男孩在班卓琴演奏俄罗斯民谣《喀秋莎》。 之后的影响是,为了弥补节日期间寒冷的困境,国安会加强对当地人的监视,怀疑当地人和外国人建立的可疑密切关系 1967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紫色卡车早就从街上消失了。 这个节日也是梦幻般的记忆,但与西方文化联系,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的冲动依然存在。 虽然有时受政府限制,但经常受到鼓励 意大利和法国电影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苏联上映,使杰拉尔·菲利普、伊夫蒙德、西蒙·西尼耶雷成为崇拜英雄 费利尼的《八部半》获得了1963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大奖,但也有人对这一选择感到愤怒 据报道,赫鲁晓夫在这部电影上映时睡着了 伊夫蒙德水库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举行了非常成功的音乐会 他的歌《c'est si bon》和《les grands boulevards》在广播中反复播放,是苏联版巴黎神话的核心 同样影响力大的是亲法派作家伊利亚·艾伦堡的回忆录,深深地想起了1960年代在《新世界》上连载、世纪之交在蒙帕纳斯的日子。 “埃伦堡的巴黎在12月有灰色的建筑物和绿色的草原。 这里住着街头歌手、接吻的夫妇、在咖啡馆度过时光的尊敬老人、戴着巨大羽毛装饰帽子的女性、淘气的学生、贫穷的艺术家。 艾伦堡是法国印象派的热情倡导者,在斯大林末期被认为是不现实的,但他被描绘为真实和诚实(都是“解冻期”的核心价值观),他想“看到新的自然,用不同的方法画它”。 普希金博物馆开始从仓库取出印象派绘画,苏联和法国的大型展览不断 巴黎、埃伦堡、伊夫·蒙丹融入了浪漫的苏联城市神话 20世纪56年代中期带来了比印象派更难理解的东西。 毕加索,他的作品(他自己选择的)于1956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展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苏联说,毕加索是共产主义者著名和平鸽的制造者,也是“现代主义者”,因为他的艺术风格对苏联画廊的观众来说是不知道的 一个人认为他的作品代表了与斯大林主义历史的典型决裂。 别人觉得丑而异常 这是一个感兴趣的论点。 这次争论不是国家主导的,因为激烈的讨论发生在学生宿舍、社团乃至城市广场,观看展览会的队伍非常庞大 “吵闹和骚动”的气氛在当时的报道中很突出。 因为人们聚集在博物馆周围,听说“奇怪的年轻人热情拥护现代主义,同样认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卫士企图贬低他们”。 吉尔伯德的散文最生动,可以引起莫斯科青年节和毕加索展览会等喧闹的描写。 她的关于文化接触机制的章节是“力量之旅”。 以翻译为例,苏联有自己的做法,将翻译的功能转换为“再生化身”( perevoploshchenie )的概念,类似于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有名的表演理论 大体上是“每次翻译外国作品都必须成为俄罗斯文学的现象”,不仅是复印件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原作的体验” 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再创造行为,涉及译者的主观输入 亚历山大·塔夫斯基讲述了诗人塞缪尔·马尔沙克向伯恩斯的翻译。 尽管伯恩斯作为苏格兰人的声音被保存下来,马尔沙克说:“他(伯恩斯)成为了俄罗斯人。” 如果你没有听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吟游诗人尤里·金唱了马克版a·米恩的克里斯托弗·罗宾的诗,你可能会认为那只是华丽的辞藻。 对我和莫斯科观众来说,这首诗奇迹般地变成了明显的俄罗斯风格。 马沙克的版本消除了原作的矫正,充满感情深度,优于米恩,也是苏联翻译家的目标 丽塔·莱特科瓦尔翻译《麦田守望者》时从未出国,但霍尔顿·考菲尔德认为“兴奋、温柔、纯洁的灵魂”,把他翻译成俄语独特地表达了“可爱、纯洁的声音”。 吉尔伯德对自己的个人喜好保持沉默,似乎喜欢俄罗斯版的童年而不是原版。 莱特科瓦的翻译写道:“更丰富,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情色彩。” 俄罗斯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说:“有一句话比他的美国原型更宽,更准确,更惊讶。 他也很敏感,更深,更感性。 吉尔伯特说,许多在苏联上映的外国电影不是为了审查,而是因为“对形象完整性的美学关心”和20世纪20年代从苏联先锋派继承的“框架的整体性”而配音的。 苏联声优无法与文学翻译家的高文化地位相比较,尽管电影媒体本身限制了外国世界重新想象俄罗斯(苏联)世界的程度,他们还是讨论了“音乐性和节奏词汇”的声优,他们的工作面临的挑战 他们的任务是让苏联观众从感情上和字面上理解这部电影,有时需要英雄主义的措施 在杰拉尔·菲利普和吉娜·劳埃德主演的《郁金香芳》的苏联声优版中,声优吉娜·乔特是完全远离原着的画外音叙述者,他的苏联版幽默是“创造了新角色、苏联发明、解释这部电影的演技”。 苏联声优导演的目标是让他们的版本比原版好,“心理上很深,容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苏联到西方的游客比较少,但包括许多苏联作家在内正在增加 他们通过文学和绘画中的再现,把欧洲的大城市描绘得一目了然 巴黎是苏联人最熟悉的城市,从佐拉的小说和艾伦堡的回忆录到196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摄影展《活着的巴黎》,是苏联人熟悉的文化事情。 吉尔伯特写道,对苏联艺术家、作家和网民来说,巴黎首先是记忆,然后是体验。 事实上,有时真正的经验令人不安(巴黎综合征的影子! ),这个城市的树荫大街上挤满了美国游客的时候,巴黎是“喧闹、无知、炫耀、重商主义”,旧建筑的外墙被“华丽的海报”完全改变了。 苏联和西方的爱注定以失望告终 如果俄罗斯人能自由旅行和移民,他们能负担得起的话,就可以永远住在巴黎,渐渐巴黎就不是苏联文化的梦想了。 有些移民在20世纪90年代迷失了方向,就像噩梦一样 新移民把他们着迷的左拉和巴尔扎克的多本书从俄罗斯拖出来后,突然发现与现实无关且不自然 原来,“他们的”巴黎——他们普遍的文化——完全变了 苏联对西方文化的想象是“变成了和其他苏联劣质东西类似的旧垃圾……知道他们的文化嗜好过时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依然幼稚……他们一心一意地培养文化资本,但发现自己的手空着。 他们认为自己是西方文化遗产的“所有者”,事实表明这种拥有只存在于他们幻想的梦境中 吉尔伯特认为“苏联和西方乌托邦一起解体了”。 这是她叙述的矛盾之一。 对西方文化的热爱不包括对自己主权的否定 相反,热爱西方文化是苏联文化的象征,是所有受过教育和培养的苏联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被问及沃尔特·斯科特或西奥多·德莱塞小说的访问外国人解释说,苏联市民认为比西方当地人更了解西方文化(或至少典型的苏联版),更喜欢西方文化。 他们是对的。 另外,他们觉得这种文化欣赏能力本身就是他们国家内容化的产物(他们有时把这种文化称为“苏联文化”,有时也称为“俄罗斯文化”)。 他们也是对的。 有些俄罗斯人喜欢资本主义,吉尔伯特描绘的是“所有权”的类型,包括对文化商品的非物质和共享的集体所有,而不是受过教育的俄罗斯人和苏联的知识界。 看起来像资本主义。 但是,实际上肯定是“社会主义”——尽管已故的苏联实践者普遍倾向于不使用这句话(因为害怕使用老话)——与苏联社会主义以前传下来的完全一致,这以前是俄罗斯最 《有生之年看巴黎》是一本高度个性化的书,作者是年轻的美国学者,她自己是苏联末期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孩子 ( 20世纪90年代,吉尔伯特和我一起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她现在在那里教苏联的历史。 )她的书和电影《再见列宁》中苏联/共产主义的复古风格一样 但是这个主题不是苏联本身,而是对西方的愿景,这个西方文化的光环吸引了后几代苏联人 潜在的怀旧情绪是因为苏联社会极其重视文化(包括但不限于西方文化),培养了强烈的集体情绪 读了这本书,我为苏联的推广者遗憾的是,他们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爱市民工作了这么久。 只要他们阅读资本主义营销理论,掌握东西稀少的思想就行了 苏联推广者错过了与他们完成使命的机会,只有在苏联解体、推广部门被西式广告和公关人员取代后,才表现出对苏联社会的怀旧情绪  ; 本论文刊登在《伦敦书评》上,作者希拉里·菲茨帕特里克开始写关于二战后俄罗斯移民的书,并开始写列宁妻子纳德·西达克斯的传记。 原文1链接: LRB.co.uk/v 41/n15/Sheila-FitzPatrick/commotion-in-MOSCOW (这篇文章来自澎湃信息,因此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是“信息”APP )

来源:彭博新闻网

标题:时讯:苏联人的“巴黎综合症”:苏联人真的热爱西方文化吗?

地址:http://www.pks4.com/ptyxw/1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