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9字,读完约4分钟
日前,国家启动了新一轮节能家电推广财政补贴,暂定推广期为一年,计划预计7月份出台。今年4月,商务部发起的“消费促进月”一度被视为家电下乡政策的接力棒,使得市场对空.出台新补贴政策的预期一度下降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07年至2011年,中央政府共安排316亿元支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逐步建立了以照明、家电、汽车和电机为核心的推广体系。据估计,新一轮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措施预计将拉动消费需求4500亿元,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1170万吨的目标。
关于节能补贴的新政策,有人认为这将推动家电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使高消费家电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被高性能产品所取代,部分“龙头企业”将从中受益。然而,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政策不仅支持行业,还削弱了行业的竞争力,这对大企业来说有利也有弊。
补贴新政有利于结构的稳定增长
此前,"以旧换新"、"家电下乡"和"节能惠民"政策已成为推动国内家电行业发展的三大动力。然而,随着政策的到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主要的子行业,如空搅拌机和冰箱经历了急剧下降。对于今年的节能补贴政策,一些家电企业早就期待了。家电专家鲁剑波表示,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环保要求严格的企业,大企业在这方面更具竞争力。“R&D能力强、节能产品比重高的龙头企业受益最大。”
据专家估计,家电下乡、换货、节能、惠民三项政策中,年均补贴金额分别为150亿元、120亿元和80亿元,年均补贴总额约为350亿元。目前,265亿元的补贴只集中在高效节能产品上,这表明国家重视节能减排事业,决心推动企业升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主任王军表示,扩大节能家电消费的财政补贴实际上是延续此前4万亿元投资的刺激政策。这项政策的目的是消费节能产品,这有利于结构调整,同时也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长的下降和稳定增长。
市场的自由竞争比政策补贴更强
"与新补贴政策相比,企业更倾向于市场竞争."一家大型家电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补贴政策将对未来的空市场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增加行业的波及力度;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补贴政策实施周期短,缺乏倾向性,导致行业混杂,不能真正达到补贴的目的。
分析师指出,必须注意的是,政策有时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有媒体曾报道,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后,由于一些家电生产企业倒闭,“下乡”产品卖得不到维修,售后服务成了难题;在用新的家电取代旧的家电后,许多已经不可持续的回收家电的小作坊卷土重来,挤压和影响了这个行业的“正规军”。
知名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指出:“我想提醒企业,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市场,而不是政府,不应该出现补贴依赖综合症。”。2011年,一家家电企业因“节能惠民”政策的终止而遭受巨大损失,这已经为家电企业敲响了警钟。此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足够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导致企业独立生存能力的下降。基于此,我反对补贴政策的正常化。"
关于“节能补贴”的新政策,空一家大型转让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的刺激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透支了市场,一些杂品牌企业靠抓边起死回生。三大政策实施后,应刺激市场;它不会刺激未来,空的行业也将在节能的方向。”
在监督节能补贴政策方面,空是一个真正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如何避免企业虚假标准产品的能源效率欺诈性补偿,应该是实施这一节能补贴政策的关键。
不久前,国内家电行业的重量级人物——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个惊人的声明:能效的虚假标签已经成为白色家电行业的“潜规则”。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家电能效标识系统本身确实存在严重缺陷,如第三方抽样有限;家用电器的型号太多,很难监管;一些资质较差的小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直接伪造能效标识,明显达不到一级能效标准,却私自撕毁测试标识,贴上一级能效标识。
相关专家认为,补贴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寻租的空,一些应该被淘汰的厂商可能会骗取补贴。此外,一些应该被淘汰的制造商因为获得国家补贴而被重新推出,这是对市场自身发展的人为扭曲,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这可能是大品牌家电企业对促销政策不太感兴趣的原因,而二、三线家电品牌对此很期待。
在这方面,专家建议,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政府有必要对相关产业给予引导和支持,但消费促进政策在出台前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以防止寻租型空空间在政策出台后就停留在操作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