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5字,读完约2分钟
谢家林,平均年龄90岁以上,是由中国粒子加速器行业的先驱成功开发的。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创立了“人类住区与环境科学”的理论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
昨天上午,2011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谢家林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会议并颁奖。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名;共有3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其中包括36项一等奖空奖和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设283个奖项,其中特别奖1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262个;八名外国科学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谢家林、吴
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林,于1955年在芝加哥医学中心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高能电子治疗深部肿瘤加速器,开辟了高能电子束治疗癌症的新领域。回国后,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和世界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他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这一理论发展了一种将人居环境的核心学科——建筑、城乡规划和景观建筑进行整合的科学方法,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认可,并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的《北京宪章》中得到充分体现。
上海56项成就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上海共有56项(人)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4.6%,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其中,5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4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德国数学家德乐思教授、英国食用菌生理与活性物质专家约翰·安东尼·巴斯韦教授和法国血液学专家戴玉阁教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同年,来自同一城市的三位外国专家获得了大奖,这在中国尚属首次。